知府老爷是个好文爱才的。
他乐得愿意将拔得头筹的诗词写作书信一并寄给在京里交好的旧识。
那旧识视知府老爷为知音,有好几次都将知府老爷给的诗词让人谱曲传唱。
京里不比小小的璞德。
好的诗词曲儿太多,有才华的人更多。
在云霓宴上拔得头筹的诗很多时候去到京里什么都算不上。
但即便如此,这么些年知府老爷寄过去的诗也有一首唱的京里家喻户晓。
作那首诗的是县里李府的庶女。
据说那李家庶女原本只是凑个热闹,她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写的诗会被知府老爷看上。
她没料到那首诗会传到京城,更没料到会传唱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所作之诗顶多算是工整,绝对算不上太好。
事实也是,那首诗之所以传唱那般广,有绝大半是曲子的功劳。
但……
不管有多少没有料到,运气也好,实力也罢。
那李家庶女名名声大噪是事实。
因着那一首诗,原本婚嫁只能被人选的李家庶女有了选人的本钱。
据说当时送到李家求亲的名帖堆成了一座小山。
那些送来名帖的,不管是才识、家世还是样貌都是以前李家庶女想都不敢想的公子哥儿。
李家长辈很是在那堆名帖里挑选了许久。
才无比艰难地选到了一个可以对李家长子仕途极有帮助的户部郎中的长子作为自家庶女的如意郎君。
然而,让李家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
他们方才决定将自家庶女嫁给那户部郎中的长子为妻,又一个名帖送到了府中。
李老爷看着那名帖吓得直接将名帖给扔了。
居然是吏部尚书之子。
那可真真儿想都不敢想的婚事。
李家长辈生怕错过这位少年郎,几乎是连夜就将自家庶女的婚事给定了。
后头,李家庶女风风光光的嫁了人,在璞德留下了传奇一般的经历。
正是因着有那李家庶女的先例,璞德府不少人家都想要效仿。
他们也想有那李家庶女的境遇。
大黎虽然开明,但女子总归是只有嫁人这一条出路的。
嫁人从来就是一门学问。
不管是名门千金还是寒门女儿。
谁家都希望自家闺女儿能有个好归宿。
这世道讲究门当户对,但人总是想往高处走的。
由此,那些个富贵人家便是恨不能请最好的先生教授自家小姐,只想着自家闺女儿能在适当的时候被人熟知。
不管是以才华还是以美貌。
如此,云霓宴便成了绝佳的机遇。
不过,似乎也是因着李家庶女的缘故。
以前但凡是有些身份的小姐都能参加的云霓宴渐渐不那么好参加了。
知府老爷每年都会设置许多条件,生生让许多自认才华卓越的女子连云霓宴的门都碰不到。
而且最为可恨的是,知府老爷还定了规矩说。
参加云霓宴的女子可以带一个女子一同前往。
因为当初李家庶女便是这样进的云霓宴。
如此,听说同一个镇上的苏家大小姐居然要去参加云霓宴。
龙潭镇里那些个希望自家闺女儿有个好归宿的勋贵人家自然是再也按耐不住了的。
他们都想要让自家闺女儿成为那个与苏家大小姐一同参加云霓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