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九)(2 / 2)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本句是引用古代历史事件来说明事理。这里也表明的是“亲君子远小人”的政治观念。不过此处的“小人”不是道德的概念,而是身份的概念。为何不用“小人”呢?因“小人”是百姓,不属“君子”之列,“小人”是统治的对象,又是“君子”关爱的对象。像政治上的大事,是用有血统身份的“君子”,而不会用没有血统身份的“小人”。其目的是防止“初吉终乱”的社会局面发生。此处引用殷商王朝的高宗武丁能够克伐鬼方部落而取得胜利,正是“亲君子远小人”的结果,其目的是保证分封统治的长久不移。那么,此处引典所寓意的政治道理也就很明确了。

“繻有衣袽,终日戒。”

“繻(rú)”:彩色丝织品。“袽(rú)”:败絮。

本句意思是“华丽的丝帛绸衣,终会变成破衣败絮,终日要小心戒备。”

本句是比喻,意在说明事物是在不断的转变中,如华丽的衣服会变成破衣败絮那样,以此提醒统治者时刻要有忧患意识,及戒备的心理,免得“初吉终乱”的局面发生。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禴(yuì)”:祭名。王弼认为是一种薄祭。

本句是引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来说明道理,虽然这里没有直接点明东临与西邻是谁,但从本段内容来看,这里的“东临”应指殷纣王,而“西邻”是指周族文王。这里引用的事例是说明谁的政治得民心,谁就能得天下。这里表明西邻那种得民心的政治,即使比不上东邻殷纣王朝的盛大祭祀去讨好鬼神,可一样的获得成功。得天下不在于祭祀的隆重,而在于政治上百姓是否能得到好处。

“濡其首,厉。”

“濡”:浸湿。“首”:头顶。

本句意思是“过河浸湿到头顶,就有了危险。”

这是比喻政治上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就如同过河水淹过了头顶,岂不是遇到了灭顶之灾。这也寓意开始时是好的局面,而到后来就出现了乱世局面。

本篇是讲成功后,依然要小心戒备,防止国家走向衰败。以渡河成功来比喻政治上的事情获得成功,但成功后更应防备变故出现,即避免“初吉终乱”局面的发生。本篇是层层展开来论述“初吉终乱”的政治道理,并引用了历史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旨在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不会停留在静止的层面上,而是在变化中,所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成功后潜在着变故的因素,安定的背后隐伏着危机。本篇里的忧患意识特强,目的是告诫统治者要居安思危,谨防“初吉终乱”的局面发生。

本篇的文章内容全部用的是形象比喻,以隐喻着成功之后防备变乱的政治道理。

《既济》文如诗的句子:

初吉终乱

曳其轮

濡其尾

妇丧其茀

勿逐七日得

高宗伐鬼方

三年克之

小人勿用

繻有衣袽

终日戒

东邻杀牛

不如西邻之禴祭

实受其福

六十四、《周易》第六十四篇《未济》文,是论述事业未成,仍需努力的政治道理

(原文)

“()未济、亨。

小狐讫济,儒其尾,无攸利。儒其尾,吝。曳其轮,贞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译文)

“六十四、事情尚未成功,(再接再励)亨通。

小狐狸将要渡河时,水湿了尾巴,看来渡河有所不利。(小狐狸)过河湿了尾巴,看来过河有了困难。牵引着车轮,车子就正确的行驶向前。过河没有成功,强渡面临着凶险。若利于完成大事业,应坚守正道,才能成功吉祥,悔恨消失。(高宗)以雷霆之势征讨鬼方之国,经过三年的征讨,归属封赏为一个诸侯大国。坚守正道,前途吉祥,没有悔恨。君子的光耀,在于有了爱,前途光明吉祥。有了爱,也就有了主宾的礼仪规矩,没有害咎;反之,如同过河侵湿到头顶,正是丧失了爱,才导致这种灭顶之灾的发生。”

(解读)

“未济:亨。小狐讫济,儒其尾,无攸利。”

“未”:没有,不曾。“未济”:还没有渡过河。“汔(qì):差不多。本篇题目与上篇《既济》是对事物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述。《既济》是讲成功以后如何保持与发展的道理。而《未济》是面对还没有成功的局面,应如何对待,如何发展的问题。本题目是用小狐狸涉河而浸湿了尾巴,面对过河困难而没有成功来比喻政治上如何克服困难,面对不利局面,如何变为有利,面对社会与政治上出现的问题而去改变,完成“未济”到“既济”而讲述的辩证道理。

“儒其尾,吝。”

“儒”:沾湿。“尾”:尾巴。

本句直译是“小狐狸将要渡河时,水湿了尾巴,看来渡河有所不利。”这是比喻当前面临的困难局面,如何克服的问题。

“曳其轮,贞吉。”

“曳”:牵引。

本句是用“大车牵引着车轮,车子就正确的行驶向前”来比喻有了正确的方向,前途吉祥。

“未济,征凶。”

“未济”:没有成功。

本句意思是“过河没有成功,冒险进行就有凶险。”这是寓意条件不具备时,强行去做某种事情,就会招致凶险。

“利涉大川,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涉”:进入。“大川”:大地。“震”:雷霆之势。“鬼方”:方国。

本段意是“若有利于完成大事业,应坚守正道,才能成功吉祥,悔恨消失。(高宗)以雷霆之势征讨鬼方之国,经过三年的征讨,归属封赏为一个诸侯大国。”本段引述历史事件喻说道理,强调的是坚守正道,才是完成大业的根本。

“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光”:光荣,照耀。“有孚”:有爱。

本段意思是“坚守正道,前途吉祥,没有悔恨。这正是君子的光荣使命,在于有了爱,前途吉祥。”这一段就是本篇立论所面对的使命,即有“未济”转向“既济”而走向成功,应坚守爱民是根本。归根结底《周易》给“君子”构建了一个政治原则,即“君子”应牢牢遵循“爱民”这一行为准则。

“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饮酒”:指礼仪规范。《仪礼》里有“乡饮酒礼”,讲述的是主宾之礼。

本段意思是“有了爱,也就有了主宾的礼仪规矩,没有害咎;反之,如同过河侵湿到头顶,正是丧失了爱,才导致这种灭顶之灾的发生。”本段还是强调“有孚”(即爱民)是“君子”治国安邦应遵循的根本。并说明有了爱,就有了上下的礼仪规范;若是丧失掉了爱,就如同过河时被水淹没了头顶,就面临了灭顶之灾。这里是用过河水浸头顶来比喻丧失了对下的关爱,就会出现政治上的灭顶之灾。本段里的“失”是指丧失。“是”指这些。“有孚失是”才是导致“濡其首”的因素。这里旨在提醒统治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危险的来临是丧失了“爱”,即失去了民心,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本篇以题目“未济”来寓意事业尚未成功,应再接再厉,这里是告诫“君子”。如同孙总理临终告诫国民党高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道理那样。

本篇强调改变未成功的局面,在于“君子”应坚守爱民。若是失掉爱民,就会招致灭顶之灾。这是教育“君子”时刻牢记执政为民,体恤关爱下民,才是安邦治国的根本。

本篇题目就是用“小狐狸渡河,水湿了尾巴”来比喻象征事业尚未成功,应再接再厉。文章内容所用的比喻如“濡其尾,吝”,“曳其轮,贞吉”,“利涉大川”,“震用伐鬼方”,“濡其首,有孚失是”等都是比喻说理。???

《未济》文如诗的句子:

小狐讫济

儒其尾

无攸利

儒其尾

曳其轮

未济征凶

利涉大川

震用伐鬼方

三年

有赏于大国

君子之光

有孚于饮酒

濡其首

有孚失是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星星阅读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星星阅读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

《宠兽产后的护理》

《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网站即将关闭,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御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