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评论》(四十七)(2 / 2)

干宝曰:阳在上九,四月之时也。亢,过也。乾体既备,上位既终。天之鼓物,寒暑相报;聖人治世,威德和济;武功既成,义在止戈。盈而不反,必陷於"悔"。案:以人事明之,若桀放於南巢,汤有惭德,斯类是也。”

通过以上干宝对《乾》里六个爻的注释,我们来评说其注释方法。

在对今本《周易·乾》卦里的所谓第一爻内容进行的解释来看。先从卦符号的阴阳爻位说起,并加之汉代"象数"中的卦气、月令、干支说之,而引申出所表达的历史上的圣德与圣人做爻理论来。这确实是注经上的"微言大义",从“初九勿用”,却阐发出儒家的大道理来。

对《乾》的第二爻解释“阳在九二,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阳气将施,聖人将显,此文王免於羑里之日也。故曰利见大人”的这说法,恐怕人们会百思而不得其解。人们会问这说法哪跟哪能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联系上呢?可干宝就是按他的解释认为给联体上了。他已然是通过汉象数说中的卦气月令来附会他的解说。

“阳在九二”说法好理解,《乾》卦第二爻同是称阳爻,阳爻用数字"九"排称。

“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这说法,已然是从《乾》卦符号并结合汉"象数"卦气说中的十二月卦来的说法。

《临》卦名称及卦符号代表了十二月卦中的农历十二月。因十二月天气很寒冷,通过《临》卦符号下面两爻符号为阳爻,认为虽冬十二月,但在地面下,二阳初生,已经开始变得温暖,冰冻的水分解冻了,土壤变得湿润;于是,地面上,则可用坤卦来代表,而地面下,用兑卦来描述了。因《临》卦符号里上为坤,下为兑。坤卦取象为地,兑卦取家为泽。用《临》卦阴阳符号和八卦取象来附会十二月份的月令物候。

故“十二月之时,自临来也。二为地上,田在地之表”的说法都是有来历的。

通过阴阳卦气说法,最后引申到对“利见大人”解释成“阳气将施,聖人将显,此文王免於羑里之日也”。这解释,说的好听些,叫牵强附会,说的不好听叫胡说八道。

对第三爻解释所出现的“阳在九三,正月之时,自泰来也。阳气始出地上,而接动物。人为灵,故以人事成天地之功者,在於此爻焉”说法。同样是来自于汉"象数"学说里的卦气十二月卦中说法,这说法犹如诗歌起兴方式,最终引向所说的内容。通过"九三"的爻象说,转到对“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解释上,再引申出一番历史上文王圣德之理。

若是问如何能从"九三"爻看出"正月之时,自泰来也"呢?这是从《乾》卦符号初爻看起,初爻为阳画,而"十二月卦"排序初爻为阳画的为十一月的卦,有《复》卦代表。而初和第二爻均为阳画的,为《临》卦代表十二月份。那么看到《乾》里的排前三的爻画,均是阳画,就是十二月卦里的《泰》卦来代表正月了。这就是"阳在九三,正月之时,自泰来也"说法的来历。

对《乾》第四爻解释出现说的“阳在九四,二月之时,自大壮来也"。同样由《乾》符号初爻画以此类推出《大壮》代表二月。不过对此爻辞的解释最终引向周武王的圣德上。

总之,干宝对《乾》六爻的解释,皆通过汉卦气说中的十二月卦来解释"爻辞",而引申到周初的历史人物与道德说法。这也是以汉象数解释《周易》义理的一种,由此而知早在晋代,已把《周易》当成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当然了干宝对其它卦爻画及卦爻辞的解释并不全是用卦气中的十二月卦来解释的。

如对今本《周易·坤》卦里的一些解释。

“来说明阴阳符号的用法来历,即"九·六"和《乾》卦用阳,《坤》卦用阴的说法。

而此处解释所出现的“刚柔相推,故生变。占变,故有爻”说法,无疑说明干宝是把"卦爻"当成占筮之说了,虽然干宝主要以象数去附会今本《周易》的义理,但此处说法,无疑说明干宝对今本《周易》做为占筮一项之功用的认可,也说明所继承汉象数易学者,无疑又是亦筮亦理地看待今本《周易》,并不以象数义理去释《周易》,就排除他们不把今本《周易》当卜筮之书看待了,那样认为就错了。

而对《坤》卦初爻所解释中的后段说法已然是通过"十二月卦"里的《姤》卦代表月份的说法,而对"履霜,坚冰至"这所谓爻辞的一番附会。

而干宝对《坤》卦里其它爻辞诸说,也就不必再解读与评说,由读者自已阅读欣赏了。

我们还是再看干宝对今本《周易》筮术观点认识。

看干宝对《比》卦的卦与辞的解释对今本《周易》的"言、象、意"论述的理论化,不可能消除汉易学里"象数"说《周易》方法,这是王弼后以汉象数学说去注释《周易》者为证。其二说明承汉象数易学者也没有摆脱《易传·系辞》亦筮亦理对今本《周易》认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