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七)(2 / 2)

后封建社会里所谓的《易学》在解释《周易》上均受到《系辞》、《说卦》思想的影响,无法走出《系辞传》象数亦理亦筮理论的影响。既然认为《周易》是占辞,又何比苦苦从那些占辞里,阐发那么多的题外话呢?为何要从占辞中阐发出不伦不类的封建帝王政治之道上的道理呢?若通过这种解释想读懂《周易》,恐怕是比登天之难了。重象数而轻文辞解释《周易》的所谓易学书籍,不但不能帮助弄懂《周易》,反而使人误入歧途。

再如对《需》里的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的解释。这一句虽然不涉及九六数,是所谓的卦辞,但王夫之已然从阴阳爻位来分割折解这句话,可最终实难明白他解释这句话是何意思?他要说明什么呢?

需,缓而有待也。乾之三阳欲进,而为六四之阴所阻。九五阳刚,履乎中位,而陷于二阴之中,与三阳相隔。三阳待五之引已以升,九五待三阳之类至,交相待而未前,故为健行而遇险之象,不能不所需迟,而固可以需者也。孚者,同心相信之实也。阴与阳合配曰应。阴阳之自类相合曰孚。凡言孚者放此。旧说谓应为孚,非是。九五与三阳是合德,虽居险中,而诚以相待,秉志光明,而情固亨通,终不失正,吉道也。此以赞九五之德。利涉大川,为下三阳言也;虽为四所阻,不能不有需迟,而性本健行,不畏险而自却,且有九五以为之主,非阴所能终阻,涉焉,斯含义而利矣。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