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易传象》曰勿用,道大悖也。
《小象》文在对今本《周易》文句所论述的道理中出现的判词,如吉、凶、厉、咎等(这是《周易》时代的文法用语而已)不过是转换成了道、位、志,德之词。对《周易》文句里判断词的吉或中性句子而改成位中正也、未失道也、志可则也的这种正面语言。对那些凶、咎等判词语,则用位不当也、道大悖也等反面语代替。
也许《小象》文的作者想把《周易》曾在史巫手里用于卜筮的阴影抹去,还是想把《周易》从史巫用于筮卜的手里夺回。回到《周易》本来的面目上去。才把吉凶,吝咎之词换成道、志、德这儒家的话语上去,让人们一看就明白这是义理之书,不是占筮之用。
《小象》文这种变换词汇的释法,是一个新发展。《彖》应在战国末期产生的文章,而《小象》文应在《彖》文之后。《小象》文不象《彖》文阐发出新的儒家思想。《小象》文基本保持了《周易》文句的原汁原味,只是增加了道、志、德、义、位的说法,以替代《周易》里原句中的判词之意。
《小象》文里也出现了阴、阳以释《周易》。如释《乾》文里的象曰勿用,阳在下也。释《坤》文里的象曰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这用阴阳来释《周易》当在战国末期。但《小象》里只有这两处就没有了。而《小象》文不象《彖》文里多处出现圣人一词,而《小象》文里始终运用的是君子称谓,因圣人之词是最流行于战国中后期。而用君子论事出现一前一后,前是战国以前,后是战国以后。从这来看《小象》文当产生在战国以后。
从《大象》、《小象》、《彖》文三者来看,其时期不同,而内容也各有时代特色。《大象》文产生的最早,在春秋后期,没有脱离类象的思维方法。采用八种自然物象来类说事理,同史巫用八种物象来比附人事吉凶先知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但思想内涵确是天壤之别,一种是巫术,一种是哲学。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