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哈达部(1 / 2)

掠明 王贰涛涛 1406 字 2021-11-29

insins

在幸存的明军钩镰枪手纷纷灰头土脸地后撤至笊篱山的山顶区域重新布置“枪阵”之时,榆林副总兵尤世禄发现,自己手下的“陕军”在激烈的近战中拼不过装备简陋却士气旺盛的正蓝旗战士。

若单打独斗,手持包铁短木棍的正蓝旗汉军“马前卒”绝对打不过尤世禄的陕军精锐,但是“马前卒”明显受到过专门的培训,他们作为辅助性的军事力量,非常有默契地配合作为主力的正蓝旗女真族战士,共同对尤世禄的陕军精锐发起围攻。一旦女真族战士手中的“铁骨朵”打空,其身旁的汉人马前卒立即上前,用手中的包铁短棍掩护失去重心的女真族战士。

除了小部分步法快、刀法准、力量足的陕军军官把逼近自己的正蓝旗战士劈得血肉横飞以外,大部分的陕军士兵拼不过眼前的女真人。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近战中,体格强壮、技艺娴熟的正蓝旗女真族战士普遍选择“后发制人”,他们待陕军将士把手中的利刃挥至其眼前之时,猛然抡起“铁骨朵”硬扛陕军将士之利刃,铛!

陕军将士手中之刀刃不是被彪悍的正蓝旗女真战士的“铁骨朵”弹飞,就是被“铁骨朵”震得虎口剧痛、手腕酸软。抡起的铁骨朵随后直挺挺地撞向了陕军将士之胸前,让人难以招架。

喝!

在砍翻一名难缠的正蓝旗女真族牛录官后,尤世禄发现死于自己刀下的牛录官一点不像女真人,倒像自己曾在九边重镇榆林卫所抗击过的蒙古人。尤世禄再联想起敌人此前用投掷暗器“布鲁”开路之伎俩,“布鲁”却是蒙古人所发明的驱狼工具与狩猎神器。

尤世禄的直觉没有错,带队攻山的绝大部分正蓝旗军官,都跟蒙古人存在密切的血缘关系,他们算是“半个蒙古人”,属于“哈达纳喇氏”。

哈达纳喇氏,又称“哈达那拉氏”,属满洲八大姓之一,原系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哈达部”当中的王族姓氏。哈达纳喇氏源于古老的“那拉氏”,那拉氏(纳喇氏)是女真族中最古老的贵族姓氏之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母亲就属“那拉氏”。

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具体分为乌拉部、哈达部、辉发部、叶赫部4部。前两者(乌拉、哈达)有一个共同的太祖——纳齐布禄,他属于被蒙古人灭亡的金朝(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之贵族;至于后两者(辉发、叶赫)则属于“异性那拉”,其中,叶赫部的始祖更是来自于土默特部的蒙古人。

根据现代学者哈斯巴根先生的文章《清初海西女真诸部中的蒙古人》、《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当中的研究表明,“哈达纳喇氏”作为海西女真中的“王族”,其王族成员或多或少带有蒙古人的基因,这是多年以来跟西边蒙古人通婚的结果。

海西女真扈伦四部被建州女真征服后,乌拉部、辉发部、叶赫部当中的王族都衰落了,沦为了以“爱新觉罗氏”为首的建州女真之附属;然而,在整个天启年间以及后来的崇祯初年,哈达部的原王族“哈达纳喇氏”却在八旗军的正蓝旗内部实现了“借尸还魂”,重现隆盛。

这一切,源于一个“奇女子”——三贝勒莽古尔泰的正室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