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盟约(1 / 2)

掠明 王贰涛涛 1268 字 2021-11-07

insins

与杜度、色本的3000满蒙骑兵部队汇合后,阿敏带领超过4万人的侵略军继续北上,很快进驻到平安道、黄海道交界的中和小城。在阿敏到达中和时,“耿家军”已经从大同江的南岸撤至北岸,并且用战船封锁了大同江的下游流域。

大半个月前,意气风发的阿敏带领士气旺盛、势如破竹的侵朝军越过冰封的大同江,从空城平壤进驻到小小的中和城,四处招抚、封官许愿,接着一举打下了南面的军事重镇平山城。如今,面对春雨连绵、浿水上涨的不利天时,战场经验相当丰富的阿敏选择扬长避短。他率领大军沿着大同江的河道南岸东进,计划从大同江上游的丘陵地带北渡,绕攻平壤城。

三月上旬,一头来自北方的银色“海东青”拍打其雄健有力的翅翼,轻而易举地飞过了滚滚西流的浿水。它用极其锐利的鹰眼沿着浿水南岸的河道,向东搜索,最后落到了30岁的贝勒杜度那宽厚的肩膀上。

那是杜度的鹰,鹰爪上绑着一封信。

阅信毕,马背上的杜度把爱禽带给自己的情报转交给了衣轻乘肥的主帅阿敏。那是一封由“国舅爷”佟盛年写给杜度的亲笔信,信中明确记叙了毛文龙弃守铁山而南下的情报。

“传吾帅令,加快行军速度!这是全歼毛文龙部队的大好机会!”41岁的阿敏兴奋地大喊。

阿敏的侵朝军主力部队完成北渡前,硕托带领几千名留守东林城的金兵,进入毛文龙弃守的铁山半岛放火杀人。不愿跟随明军撤至近海岛屿的朝鲜百姓,无一幸免。另一方面,仁祖李倧在江华岛上与阿敏的和谈代表纳穆泰达成了《江华盟约》。

《江华盟约》的订立地点为江华岛上的镇海楼。本质上而言,《江华盟约》是严重的不对等盟约,盟约所载明的内容,基本上是李氏朝鲜对大金汗国的一系列义务,没有什么属于李氏朝鲜的权利可言。此约正如朝鲜方面的谏臣尹煌所言:

“今日之和,名为和而实则降也!”

登上江华岛的“后金和议全权代表”纳穆泰,为了尽快达成盟约,然后北上与阿敏为首的侵朝主力部队汇合,在和议中降低了当初所提的苛刻条件:

“朝鲜的年号可以不用‘天聪’。但是,在与大金汗国交往的文书中,必须用书表‘天聪’年号,不能用明国的‘天启’年号!”

“至于到大金汗国当人质的王室子弟,属于陛下(李倧)的远房兄弟亦可,不一定非要陛下的近亲兄弟出质。”

“关于朝金开市互贸的具体地点、具体细节,可以下一步再议现在,首先落实‘岁贡’的条款!”

“朝金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后,李氏朝鲜无须与明国断交;但是,贵国不得再支持毛文龙的部众抗金,亦不得接纳从大金汗国逃至鸭绿江以东的汉人!”

“至于张晚、郑忠信为首的朝方抗金将领,不一定非杀不可;但是,贵国必须全部罢免他们的官职!”

纳穆泰当面提出的一系列“宽松要求”,与二贝勒阿敏此前所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32岁的仁祖李倧喜形于色。善于察言观色的纳穆泰随即话锋一转,对朝鲜君臣们提出了恐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