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转机(1 / 2)

掠明 王贰涛涛 1278 字 2021-11-07

insins

张晚败退开城的第二天,阿敏的蒙古骑兵斥候就已经出现在开城的近郊。当侵略者的少股斥候出现时,原本就已经人心惶惶的开城出现了混乱。关键时刻,年过五十的金忠善带领几百名降倭兵主动出城,攻击蒙古骑兵斥候。

砰!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

金忠善用已故日本大名织田信长所发明的“铁炮三段击”,猛烈攻击阿敏的斥候小队。留下了十几具巴林旗蒙古兵的尸体后,阿敏的少股斥候明智地北撤,开城的秩序渐渐稳定下来。

开城,又称“松都”,位于朝鲜a京畿道与黄海道的交界,曾是高丽王朝的500年古都,汉城府北面的最后一道屏障。开城的城防远远比不上险要的、落入敌手的平山城,然而,手下军队已不到3000人的八道都元帅张晚并没有打算弃守开城。暂时驻扎在“满月台”(毁于20世纪抗美援朝战争)的张晚饱读儒家经典,决定“杀身成仁”,与五百年古都开城共存亡。

“喜儿(金喜勇),你现在骑上刚缴获的蒙古骑兵战马,然后拿着都元帅签发的军令,赶往汉城府调兵!”

金喜勇,张晚手下的“降倭军”头目金忠善的大儿子兼军队副手,属“降倭二代”。金喜勇的母亲为朝鲜人,他与孔有德同年。在公元1627年的“丁卯胡乱”爆发时,金喜勇为27岁,与其父亲金忠善投降李氏朝鲜时的年龄,一样。

接过军令的金喜勇对父亲的安排心知肚明,汉城府已经无兵可调;除非,奉旨外出募兵的副元帅郑忠信已经返回了汉城府。

决心跟随元帅张晚赴死的降倭军头目金忠善,不想自己的长子金喜勇死在开城。

金喜勇带着一众朝鲜伤兵离开古都开城之时,原本呆在国都汉城府的仁祖李倧早已逃之夭夭。针对金兵没有水师、天气已经转暖的2个客观情况,朝鲜国王李倧果断地弃汉城府而西去,坐船逃到了海上的江华岛,“以海御敌”。

李倧的逃跑对当时的朝鲜抗金运动起到了很坏的恶果,得知国王已经逃亡,整个汉城府陷入了大混乱。

“变出不意,城中汹涌,争先奔避,一二日内,城中几空。”

——《大东野乘》

奉命留守汉城府的朝鲜大臣李元翼控制不了混乱的局面,只好灰溜溜地护卫一同留守汉城府的“昭显世子”,离开汉城,撤往全州。待金喜勇赶到汉城府时,汉城基本空了,而临时主持大局的人,是年近70岁的西人党元老,金尚容。

他太老,身子弱,走不动。

面对八道都元帅张晚的调兵请求,金尚容给不了金喜勇一兵一卒。

开城防御兵力薄弱,汉城府十室九空,国王出海,世子南逃对于二贝勒阿敏而言,“朝鲜国王”的宝座仿佛已经唾手可得。然而,坐镇朝鲜半岛军事重镇平山城的阿敏,却在此时选择按兵不动,皆因一个坏消息让其不敢贸然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