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党争(2 / 2)

掠明 王贰涛涛 1277 字 2021-11-07

看似不相干的几件事一件接一件,先是追查红丸案,而后为张居正平反,之后连方孝孺十世孙都出现了,哪怕是混迹官场的老狐狸也被朝廷的风向弄的头晕眼花。

而这些事件的背后都藏着一道看不见的影子。

那便是东林党!

东林势盛,众正盈朝。

不经意间已经成为外廷毋庸置疑的绝对多数,东林党肇始于万历年间,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他们以清流自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大多出自社会中的“中等阶级”,处于豪强地主与下层民众之间。

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在东林书院撰写的一幅对联,反映其高尚的志节,可谓流传千古。

只不过,屁股决定脑袋,有了立场就会有偏见。因为立场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主观态度。

态度摆明了,矛盾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矛盾

的源头就是新上任的秉笔太监魏忠贤与东林党之间的权力争夺。

宦官专权,在明朝太过普遍,上数三代,哪个皇帝没有任用宦官?

换做方从哲之流,忍一忍就过去了,或是直接假装看不见,但东林党不是方从哲,他们的目的明确,纲领清晰,从平反张居正就能看出东林党想干什么。

张居正主政时期,文官一家独大,总揽朝纲,皇权退避三舍,直至张居正死去,万历皇帝才敢清算。而东林党比张居正时,想要的更多。

东林党人注重“公论”不赞成君主独断专权,而是希望以“天下之公论”作为君主制的施政基础。

王昭如果深入了解东林党,一定会惊呼,这不就是君主立宪制的雏形?真的继续下去,明朝很可能比英国更快脱离封建体制。

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明末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终结了一切,而后金的入关则给这一切画上句号。

东林党看不惯魏忠贤的宦官专权,更看不惯他对外廷的指手画脚。

由于体制关系,魏忠贤许多事可以绕过六部以锦衣卫和东厂为由去解决。

而在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外廷中,生存不下去的“邪党们”自然要找一个可供他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人就是魏忠贤。

魏忠贤没什么政治智慧,有的仅是自己那些小聪明,与东林党交锋中屡屡受挫,大道理讲不通,他就不讲,以皇权为由自行其是。

历朝历代都是

皇帝决定皇权,哪有太监敢拉出皇权的虎皮,东林党人纷纷向天启帝告状,只不过他们小看了天启对魏忠贤的重视。

而魏忠贤又是个瑕疵必报的人,双方火药味越来越浓。

大战一触即发。

,"downloadattribute"","onlytenthide"","prechapterurl"553786553562360868ht=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5c0000z=1is_np=1purl=%3a%2f%2fcead%2fr%2f553786553%2f562426109htvt=3ftltype=1onlytenthide=0","chapterid"62426109","suaryurl"eadsnslforubookjspbookid=553786553","chapterurl"553786553562555074ht=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c0000z=1is_np=1purl=%3a%2f%2fcead%2fr%2f553786553%2f562426109htvt=3ftltype=1onlytenthide=0","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chapterid"6255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