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起风了!贞观元年开科举诏!(第六更)(2 / 2)

沈南有些担忧:我总觉得现在太平静了,五姓七望在朝堂上输了一筹,可也不应该对科举临近无动于衷吧!

他们有可能在酝酿一件大事!

大事?李二也渐渐心忧,自己利用科举打算挖掉士族的根,他们会怎么反抗呢?

沈老弟能预测出来么?

我又不是诸葛亮!没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本事!但科举制度本身很完善,我觉得他们不会在这时候做手脚!很有可能是引发另外的事情来吸引朝廷的注意力!在科举前,给李二一个下马威!

可到底会从什么方向来呢?

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嗯?

沈南感觉到脑海中划过一道亮光,一闪而逝,他没能瞬间抓住!会如何出招呢?

长安郊外,崔伯灵和几人汇聚到一起,他们烹茶煮酒,款款而谈。

皇帝陛下依靠我们坐了天下,这才几年就要翻脸不认人了?

科举多好的方法啊,可就是不应该在现在出现!就算出现,也应该由我们来主导,仓廪足而知荣辱,那些考上来的泥腿子懂什么?他们懂诗书么?

隋末十八路反王,有些人只是占据一座城池就能拉起十万大军,还不是因为我们在背后支持么?

皇帝陛下,为什么自信的认为,自己不会成为第二个杨广呢?

从北周六柱国开始,关陇世家和关东世家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任何皇帝必须依靠他们,他们也早就习惯这种高人一等的特权了!

杨坚篡国,李渊建国,后面都有他们的影子!

大业十四年的烽火,除了隋炀帝滥用民力外,也有他打算削弱世家的原因!

那边联系好了么?崔伯灵神色不善,嘴角勾起丝丝冷笑。

放心吧。

对了,那家伙是个蠢蛋,派个家族里面的谋士过去,别让他失败的太快!州县的科举开始前突然出这么一档子事,李二势必威信大减,那会他就知道,想要统治这个国家,他只能依靠谁了。

名义上,他是天子

实际上,他受制于我们!

哈哈哈哈!

太极宫!

李二高卧龙庭,宋和用这辈子最响亮的声音抑扬顿挫念到:圣旨到!众臣跪听!

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众臣跪拜!

朕闻成周之制,取材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俗淳美,国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今朕统一天朝,外抚四夷,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伤吾民,愿得君子而用之。自贞观元年八月为始,特设科举,以取怀材抱德之士,务在经明行修,通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朕当观其学识,品其高下,而任之以官。果有材学出众者,待以显擢。罢投献,使中行文武皆由科举而选,非科举,毋得与官。敢有游食奔竞之徒,坐以重罪,以称朕责实求贤之意。

钦此!

贞观元年开科举诏!

马上就要起风了。

(一个大即将到来)

(各位不来点鲜花评价票助助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