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劝君入仕(2 / 2)

好男儿都有这样的梦想,吴嵩也不例外,但目前的实力绝不允许自己去做这样心高气傲的大事。

他不是项羽,不是刘邦,所以很清楚一时的狂热很可能只会让自己死无全尸。

既然没有冒险的资本,就老老实实把自己的野心暂且收藏起来,目前的他,只想做个衣食无忧、混吃等死的富家翁,等到有实力了,再伺机而动,改变自己想改变的,保护自己想保护的。

权势为何物?洒家还不配知晓。

趁着二位老伯沉思的功夫,吴嵩一遍遍在心底告诫着自己。

能把经文领悟得如此通透,并加以深造,化形以供实用,可见你恩师造诣之非常,未得一见,已然作古,实是莫大的憾事。文正面露悲苦之色,忽地语气一变,小子,令师师出何门?

这话已经不是文正第一个问自己的了,想了想,面不红心不跳的说,文伯,说来小子不孝,随师学艺多年,家师从未告诉过他的名号,闲暇时我也问过,他老人家说名字不过是混迹人世的一个代号而已,不提也罢,师父不愿说,时日久了,我也没再问过,偶与家师游历时,他也从不与外人打交道,问其缘由,他说世人皆痴愚,只知饱暖思,相处得多了,就染上了蠢病,不过,家师总以吴道子自称,小子是家师路边拾来的弃婴,怜我凄苦,故自幼就随了师姓,想必就是如此。

剽窃得多了,自然也就不在乎了。

不过话一说完,吴嵩就暗自懊悔,怎地就有些说漏嘴了的感觉,赶紧刹住车,不然漏洞越说越大,到时想补都补不回来了。

大隐不露于迹,行事又岂是凡夫俗子可比,你师父说得对啊。文正悠悠一叹,表情竟有些伤感,不由得联想起自己,想如今自己身居琼楼玉宇,周边美姬无数,天下兵马与财富都集于一手。

凡尘众生毕生所求的东西,自己都已经拥有到了极致。

可是,自己真的已经满足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看来我辈久居凡尘俗世,天赐的灵智也已经被袭染得浑浊不清了。

吴嵩的话给人一种云山雾绕的错觉,击众而显己。

聪明人最大的坏处就是容易多想,多想则入神,入神则愚钝,所谓大智若愚,吴嵩还担心自己说多说漏了,殊不知对方已经在沉醉的神思中把这些漏洞粘补得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