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确实隐约有一个思路,只是具体的,锐还是以为,兄长叫来文若,我们三人共同商议的好。”
“文若吗?文若最近忙着给兖州军重新编队整理,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曹老板正说着,门外传来小厮的声音:“太守,随军司马前来拜会。”
“快快有请!”
…
“文若,兄长,二位以为,乱世当下,何为重?”
荀彧坐好,曹老板又亲自倒了水,然后,陈锐缓缓开口。
曹老板皱皱眉头,想了想道:“自是军队,想我如果有袁本初之军,早已经攻入长安,奉迎天子,还于旧都,鼎定乾坤!”
陈锐没有反驳,却也没有赞同,反而将目光看向荀彧。
却见荀彧轻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陈锐心里好奇:“文若兄有别的见解?”
荀彧点点头,谦虚道:“确实有点见解,却与太守想法大相径庭。”
“文若但说无妨,不必顾忌我的感受!”
曹老板大气挥手道。
荀彧拱手行了一礼才道:“彧以为,民为重。”
“哦?”
陈锐看着荀彧:“文若何以如此肯定?”
荀彧大笑:“彧这些天听说了冠侯户籍造册的事,想来,进展一定不顺利吧!”
“确实不顺利,一轮造册下来,整个郡城人口勉强七万。”
“果然是有人躲避了吗?”
荀彧自言自语嘀咕一句,然后向陈锐抱拳:“冠侯问此话的意思,可是想劝太守大人改赋税,利民生?”
“瞒不过文若!”
陈锐苦笑点头:“吾此次行走东郡月余,见百姓零丁,家无余粮,听我说来户籍造册,见吾如虎,唯恐避之不及,思来想去,果然是这税务收入出了问题。”
陈锐说着,回头向曹老板拜:“兄长不闻先汉文景之时呼?田赋三十而税一,人头税更是一算之六一(注1),彼文景兴盛,百姓升平。”
“而今自桓灵时,田赋十税其三,人头税更是达到二算!此桓灵之颓,天下大乱。”
“故,锐以为,兄长治东郡,首冲其要者,更改税算,以安民心,届时,天下百姓若知此地税算低廉,未尝不会来此定居,念兄长之功!”
陈锐一席话说完,曹老板沉默不语,荀彧则满是钦佩看着陈锐,二人就默默等着曹老板反应。
终于,沉默良久,曹老板开口了:“子渊以为,赋税更改,可供妙才和你的那一万五千军卒否?子渊要知道,整个东郡,还有近七万黄巾遗民,今年无税可收。”
曹老板神色意动,陈锐趁热打铁,自信道:“自是可以,兄长莫忘了妙才麾下那一万兖州军,此前就在这里屯田呢,怎会落得军需不足的地步。”
“好!”
得了陈锐肯定,曹老板重重点头。
“既如此,那便改赋税吧,田赋者,十二税一,人头税者,一人半算。我这便写命令。”
(注1:一算之六一:一算的六分之一,汉时一算约为120钱,六分之一也就是20钱。东汉末年钱币为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