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锐有系统,猜人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曹老板难的兴致,陈锐也不想直接作弊,于是,便道:“晌午时候,兄长还因为求贤令求不来大才而忧虑,下午便阴云顿去,开怀大笑,想来,这位先生必定有大才!”
曹老板笑着点头,那文士也拱手微笑。
“既有大才…”
陈锐说着,回头看向那文士:“不知道先生可曾举孝廉?”
文士也不开口,就点点头。
而陈锐却继续皱眉,喃喃自语:“既举孝廉,又有大才,先生可是颍川学子?”
此话一出,那文士略高意外的看向陈锐,再次点头。
“颍川学子,大才,举孝廉……”
“啊!”
眼前一亮,陈锐恍然大悟,然后立刻难以置信的看向那文士:“先生就是荀彧荀文若?”
“哈哈哈哈~”
听了陈锐猜测,曹老板哈哈大笑,而那文士,更是起身拱手弯腰。
“彧见过冠军侯,京师之时,彧便听得冠军侯声名,如今,总算得见!”
陈锐摆摆手,然后兴奋的看着荀彧:“不知先生是何时来东郡的?”
“实不相瞒,彧来东郡已经有七八天了。”
“哦?”
陈锐大感意外:“先生来东郡七八天,何以今日才来太守府?”
“彧读到求贤令,惊为天人,故而一路南下,来到东郡,行至东郡,彧便好奇,能写出求贤令的人物,治下又是如何的,便隐姓埋名,行走东郡,体察上下。”
“那先生可查看出什么了吗?”
“彧看到一颗朝气蓬勃的城市。”
荀彧说着,忍不住再次拱手:“黄巾之乱自中平元年(184)始,及至今日,各地黄巾依旧层出不穷,然而东郡治下,让彧看到了彻底平定黄巾的可能,太守果然有治世之能!”
“文若这便看错了,实际上,安排黄巾军一事,皆是子渊之法。”
“哦?”
荀彧惊讶的看向曹老板,见曹老板肯定的点头,又看向陈锐,再次拱手弯腰,只是这次腰弯的更低。
“冠侯大才,对外能统兵镇守四方,没想到对内,也有治世之才,彧佩服!”
随意摆摆手,陈锐嘴角上扬,被这等大才夸奖,这种感觉比战场上打了胜仗还要来的开心。
“先生谬赞,锐就是一个领兵的。”
“冠侯过谦了。”
二人相互客套着,那边曹老板又道:“好了好了,子渊文若你们二人不必互相谦虚了。”
“子渊,为兄叫你来,也是让你行驶郡丞职责,和为兄一起评定文若才能得。”
“……呃,老板,我怀疑你说错了话。”
听了曹老板的话,陈锐一度以为自己耳朵出现了幻听,这可是荀彧诶,才能还要他来试探?
就见陈锐立刻拱手:“兄长说笑了,文若先生之才,哪里还需要我来评定的。”
却又见荀彧听了陈锐这话,一丝不苟的摇摇头:“冠侯此言差矣,规矩已立,便要遵守,倘若不试一试彧的底细,太守又怎么安排彧的工作。”
说着,荀彧又道:“况且,冠侯能想出安黄巾之计,评定彧之能力,并不过分。”
“……”
那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啊。
心里暗自诽腹,陈锐冲荀彧拱手:“既然如此,那就请先生坐下吧,锐出身行伍,言语间有不合礼数的,也请先生见谅了。”
荀彧点点头,在曹老板和陈锐对面坐下,然后认真的看着二人,那神情,那模样,就和后世参加考试的考生一样(高考学子加油!希望大家人人都似荀文若,王佐之才)。
陈锐轻笑,和曹老板对视一眼,随后,曹老板率先开口:“文若以为,如今天下之乱,如何能结束?”
“……”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曹老板你这是认定荀彧就是王佐之才了吗?开口就替这么夸张的问题,之前那些人你可没这么问的啊。
不过陈锐虽这么想着,却也充满期待的看向陈锐,想着对方会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很难,难到即便是集齐此刻天下所有名士,恐怕也是答案不一,而且各说各有理。
果不其然,听了曹老板这么问,荀彧眉头微微一皱,沉吟起来。
曹老板没敢打扰,和陈锐一起,安安静静的等待着。
就这样过去了十分钟左右,荀彧才苦笑一下,开口道:“太守还真是看重彧,开口便是如此难题。彧敏思良久,才得一法,不知能否入太守法眼。”
曹操急迫道:“文若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