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收回鹰角弓,右手取箭,搭箭一射,将第三个敌人射落马下。
喘息间,薛绍击杀三个敌人。
行进的吐蕃大军一边朝薛绍冲来,一边高声用吐蕃语大喊着。
眼看又是一群吐蕃兵士抽出兵刃攻向薛绍,薛绍身后安西军的精锐亲卫已经拍马赶到,做好作战准备的安西军如虎狼一般冲入敌军,一时所向披靡,迎面冲来的吐蕃军队猝不及防,被安西军杀得阵脚大乱。
薛绍看着局面,只见大量的吐蕃军人被他们截杀住,说明他们攻入的应该是吐蕃军队的阵型中央的位置,只是这个位置是吐蕃军队的阵型正中?还是偏前或偏后?
薛绍还拿不准。
眼下这支噶尔钦陵的亲卫军队基本清一色是骑兵,但他们的行进速度不快,因为在黑暗中行军,需要摸索敌军的方向,所以他们不敢起速。
他们在原本就没有提起速度的情况下,他们只听到一阵马蹄声袭来,转眼间就被安西军袭到眼前,他完全无从防备,也没有提起作为骑兵部队最重要的速度,所以面对安西军的冲杀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安西军一举杀穿了敌军的阵型。
薛绍掂量着敌军的姿态,他喝道:传令!向东面杀去!
喝罢,薛绍一马当先,转向右侧,向吐蕃大军的前军攻去。
此时吐蕃大军在阵脚大乱之下,几乎所有将士都慌了神,他们在黑暗中拿不准方位,不知道敌军在何方,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此时吐蕃大军的前军纷纷回头,将士们都讶异地观察敌军的动向,他们还未定下神来,只见敌军已经朝他们凶狠地冲杀而来。
众吐蕃将士用吐蕃语大喊着,语调中凶悍而不失慌乱,他们纷纷拿出兵器奋力试图做出抵抗,但是他们在没有阵型组织的情况下如同散沙,面对安西军的冲击只能望风披靡。
薛绍带领安西军一路疾攻,猛冲吐蕃大军的前军,他留意地看着吐蕃大军的中军大旗。
他的目标是吐蕃军队的中军大旗,方才借着吐蕃军营的火光,他清楚地看见吐蕃人的中军大旗,所以他料定那是噶尔钦陵亲自率领军队来攻,薛绍的目标是中军大旗,目标也就是噶尔钦陵,必须一举击败噶尔钦陵,这样能够最保险地结束战争。
薛绍冲击着吐蕃大军的前军,他感到吐蕃大军的前军力量较为空虚,不像是噶尔钦陵的中军力量所在。
薛绍感觉到情况或许不妙,他眼下率领冲击的军队主要是自己的六百亲卫精锐,因为他是以突袭冲杀的架势发动进攻,他六百精锐已经足以冲破措手不及的吐蕃军队的阵势。
但是眼下他们冲击之下没有找到吐蕃军队的中军大旗,这样有诸多不利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是,噶尔钦陵的主力中军在他们的后方。
薛绍赶忙勒马回头,喝道:回军迎击敌军!
在薛绍的喝令之下,他身边的亲卫纷纷勒马回头,转向军队后方。
薛绍策马启动,率领亲卫回头拼杀,他们刚刚启动没多久,只见一支吐蕃大军朝他们冲来。
薛绍心神一凛,因为他看见这支吐蕃大军组织严密,冲击迅猛,随即,他看见这支大军擎着中军大旗。
果然是噶尔钦陵的中军!
噶尔钦陵在中军阵中,他面寒如铁,手上握着长剑,策马奔腾之下他透露出掩饰不住的杀气。
他已经有多年未曾亲身参战,毕竟他年事已高,身为军队统帅,他没必要亲身上阵。
此时他想到的是,没想到今生还有亲自披挂冲锋的时候。
是眼前这支唐军将他逼到这个境地的。
没想到在自己军事生涯和政治生涯的最后阶段,会遇到这般几乎瓦解他毕生功业的对手。
他为吐蕃王朝征战了一辈子,但是他毕生的努力在这支安西军的攻击之下几乎化为乌有。
是的,如若此战不胜,他的毕生功业就切切实实化为乌有了。
毕竟亡国之祸,他连在史书上留下清名的机会都将丧失。
对于噶尔钦陵来说,这样的结局,这样的生命尾声,比杀了他更加难受。
噶尔钦陵握紧了手上的长剑,他感觉到自己依然充满力量。
他还有机会挽救大局,眼下他还能将这支安西军剿灭!
对于他来说,这很可能是他最后的重要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