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被武曌拿住要害了,他在官场浮沉了一辈子,能够当到宰相,当然有他不凡之处,他也有他坚持的政治理想,有他对于国家社稷的抱负,但是另一方面,他身为一个大家族的家主,他另一个人生使命就是保障他的家族的荣华富贵。
如今他已经七十岁了,在这个时候闹得害他的家族全部被罢官?他实在是不甘心。
此时,张柬之身后一名文官走前来,对武曌下拜,说道:启禀天皇天后,近来张相忧劳过甚,劳心伤神,难免有心绪过激之处,念在张相为社稷尽忠五十多年,臣恳请天皇天后保留张相职事,莫让张相临老去官。
这文官话一说完,后边群臣也纷纷凑前来,说着:天皇天后息怒,请天皇天后体恤老臣,为天下表率
群臣说了一大通。
武曌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待他们说完了,武曌说道:张相,你觉得呢?
张柬之低垂眉眼,不动声色,反问道:不知天后是问老臣觉得什么?
武曌:去官之事。
张柬之:老臣悉听尊便。
武曌又问道:那攻灭吐蕃王朝之事呢?
李令月听着眼前这一番交锋,她也是觉得心惊,如若张柬之当真撕破脸,那也是很麻烦的,如果张柬之眼下真将官帽一甩了事,那天皇天后与宰相之间的这场碰撞只能是两败俱伤。
张柬之如果真的甩了官帽,带上自己的子孙不干了,那张柬之还是能带动朝廷相当一批人的,毕竟反安西都护府的势力是真实存在,而且是相当庞大的,这股力量会与支持张柬之的力量合流,对他们造成很大的阻碍,至少,要让朝廷发动西线的大军攻击吐蕃东线,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能最终能够发动的大唐西线军队不及原先预想的三分之一。
所以武曌如何拿捏张柬之,这是非常讲究的。
眼下张柬之的回答就很关键了。
张柬之答道:老臣已是去了官,天后不必再问臣朝政之事。
武曌点头,笑道:那就请张相休养俩月,俩月后再复职吧。
张柬之下拜,说道:臣领旨。
李令月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