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相距四百多米的距离,转眼之间双方先锋即将碰撞。
王海宾看着吐蕃骑兵飞速扑来,他却骤然调转方向,八百骑兵做出一个大迂回,绕开吐蕃骑兵的先锋,冲向后面的吐蕃主力队伍。
王海宾的目标很明确,他敌不过吐蕃先锋骑兵阵,他要做的是冲击敌军阵型,尽最大限度搅乱敌军,让被俘虏的唐人可以逃脱。
当然这么做会使王海宾和他的八百骑兵深陷吐蕃军队的包围圈,等待他们的极有可能是被围而歼之的命运。
吐蕃大军看着这小股唐人骑兵做出大迂回,朝他们的主力队伍冲来,吐蕃大军迅速反应,步兵手持长矛顶上前去,准备抵挡唐军的冲击。
就在王海宾的八百玉门关守军陷入吐蕃军队的包围圈时,吐蕃军队又看见东边遥远的漫漫黄沙中出现另一批骑兵的身影。
只见这批骑兵清一色身披玄甲,前进迅疾,飞速地朝吐蕃军队冲来。
又是一支唐军骑兵。
而且,这是玄甲军?
吐蕃人有些意外,没想到唐军还有援兵,按照吐蕃人所知,唐军安西军主力被歼灭大半,剩下的五千人撤到碎叶去,无力反击。
玉门关内敦煌、酒泉等地的守军都是常规的唐军驻军,不是安西军这样凶悍善战的边军,常规的驻军是无法出关和吐蕃人作战的。
所以玉门关内是没有唐军能够前来增援的,除非是大唐皇帝调动中央禁军精锐,但有能力出关作战的中央禁军数量也非常有限,如果大唐皇帝调动中央禁军精锐出关,那就是震动朝野的大事。
所以在目前吐蕃人所知的信息,玉门关是不会有援军的。
吐蕃人在苦寒中成长,狼性十足,可以说全民皆兵,吐蕃军人在军事上的天赋超过一般的唐军。
眼下吐蕃大军迅速警惕,吐蕃将官呼喝着,原本准备包抄王海宾的骑兵转而迎向玄甲军。
吐蕃人的骑兵迅速组织集结,飞快地集合成五千之众,以楔形阵迎击来袭的唐人玄甲军。
一马当先飞奔在唐人玄甲军前方的正是薛绍。
只见他和后面的两千将士一样,外层甲衣是黑色的玄甲。
玄甲军是大唐军队一个光荣的传统,创自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还是秦王的时候创建了玄甲军,这支军队为秦王横扫天下,其标志就是穿着黑色甲衣,代表着唐军最精锐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