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翼看着斜阳,他感到巨大的悲慨,他戎马半生,还没有经历过如此惨烈的战争。
王海宾的手臂和腿脚都负伤,他坚持作战,他看着夕阳西下,叹着:不枉死矣!
他们看着西方,心中都明白,这一次守城战明日一早、甚至今天半夜就将落下帷幕,因为唐军已经精疲力竭,而且吐蕃人不知道的是,唐军的白磷弹只剩下不到两千枚。
两千枚白磷弹是不足以供明日的守城战使用的。
加上唐军将士已经被耗尽了力气,明日吐蕃大军再发动猛攻,这座城就守不住了。
王方翼和王海宾都知道唐军的希望在于碎叶的援军,如果今日日落前碎叶的援军不到,他们便守不住这座城了。
夕阳之下,西方并没有唐军出现。
夕阳逐渐沉没,援军还是没有出现。
众坚守的唐军将士都知道他们在等待西边的援军,看着希望逐渐破灭,他们没有沮丧,倒是慨然谈笑起来。
今日这一战堪称壮举,身为大唐军人,经历这一战,不枉死也!
薛绍站在瞭望台上看着夕阳沉没,他心下也有凄凄。
碎叶的援军终究没有赶到。
从玉门关一战开始,他率领唐军已经在西域与吐蕃人血战五日,这五日他率领唐军多次大胜,取得足以彪炳史册的战绩,他觉得以大唐如今的士气民心,以大唐上下尚武的气度,应当会有唐军前来增援。
毕竟大唐人民都知道安西四镇是大唐竭力控制的地区,如今被吐蕃人夺走,大唐如同被砍伤一只手臂,大唐人民必是不答应的。
所以薛绍觉得他即是率领军队出征西域,而且多次大胜,以区区三千兵力敌吐蕃王朝倾国之力,大唐身在西域、或者靠近西域的各方势力听说了,应当会为之振奋,并全力相助才是。
其中最可能赶来相助的,就是撤退到碎叶的五千安西军,薛绍已经以新任大都护的身份派出传令兵去碎叶传令,这五千安西军无论于公于私都应该出兵前来增援。
但是没有看到碎叶的援军,想来是因为路途太远,碎叶的援军很难及时赶到。
薛绍觉得,或许是自己的想法太过理想化了,唐军难以短时间内动员,而且吐蕃大军的猛攻也着实出乎薛绍的意料,如果能多坚守三日,想必是能等到唐军的援兵的。
可惜啊!
薛绍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因为吐蕃的主帅噶尔钦陵是个明白人,薛绍有大唐驸马的身份,噶尔钦陵一定不会杀他,他终究是可以保住平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