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下一沉,当机立断,躬身一揖,“祖父放心,从明日起,钰儿染了重病,要去寺里静养!”
苏老太爷抽了一口旱烟,长长一吁,吐出一个个白色烟圈,在烛火下萦绕,好似整个朝堂的局势,氤氲不明。
对于苏洛昔的请示,他不置可否,凌厉的眸子再次挪到苏浅璃面上,“你为何会暗中筹措粮草?”
苏浅璃心下一凛,姜果然是老的辣,直接切中要害。
只见她微微一礼,起身后,直视着苏老太爷,从容回道:
“祖父,您也知道,年中干旱太久,我平日喜欢看一些杂记,大胆猜测,秋收恐怕无望。之后秋雨一下便是近两月,南方地势平坦,河流遍布,届时肯定水涝成灾。
您知道璃儿和……秦王交好,有时候听见一句半句,再加上,我在朝阳街开了个首饰铺子,去的都是京里的官家女眷,顺耳听她们说上一两句。”
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好些事儿联系到一起,阿璃决定暗中筹措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我没有想到的是,北上战乱,粮食紧缺,国将不国,何以为家,所以,我才将大部分粮食送去了榆州城!”
少部分粮食和药材送去了南方,幸好官员赈灾得力,没有出现疫病,我判断失误,药材没有用上,唉,那可是‘念奴娇’几个月的收益,好大一笔银子……”
苏浅璃垂头丧气,跪坐在一侧,好似正在苦恼选哪件衣衫一般,和平常少女无异。
苏老太爷定定打量着面前的孙女,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个孙女,他一直以为,她能临摹他人笔迹,比平常人聪慧些罢了,没想到她竟然借着各种便利,料中了一场场灾难。
而且,暗中不动声色做了部署。
难怪,前段时间,长安城粮商都喊缺粮,官员却不信,查了几家,才发现情况属实。
百官不得不忍痛,捐粮捐钱,帮助流民渡过危机。
可是,谁也想不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竟然悄无声息筹了这么多粮食,暗中送到了边关。
而这个少女,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孙女,苏府小姐,浅璃。
同样回不过神的,还有苏老夫人和苏洛昔。
苏老夫人看着苏浅璃苍白的面色,眼圈一红,哽咽出声:
“你这孩子,这么大……大的事儿,怎么悄无声息就……这中间吃了多少苦啊!”
苏洛昔看向苏浅璃,满眼钦佩。
“璃儿受苦了,这本该是大安男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