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之后,众人的初步差距就已经出来了。
比如第二天就将酬劳提升到三十个铜板的人,最后所得就比最后一天都还是十五枚铜币的人高出了很多。
现如今劳动用的工具,全部是部落统一给发放的。
这是部落的财产,既然现在已经开始了有限的私有制,所以自然不可能再免费的发放使用了。
可是没有工具如何劳动呢?
用手或者木棒去刨地,什么时候才能耕作好自家的土地呢?
嗯,理论上这些原始人下一步发展的是石质工具。可是此时,这些原始人连石质的耕作工具也是无法制作出来。
当然,石质工具制作起来相对简单很多。
只要找到合适的石材,然后打磨成相应的形状,然后绑上一个木棒就可以使用。
不要怀疑劳动人民的智慧,当被逼到那个份上的时候,他们绝对可以捣鼓出这样的石质工具出来。
可是即便是搞出了石制工具,工作效率也远远不是铁制工具可以比拟的。
社会的进步,很大的原因就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的。
所以在三百亩实验教学工作结束之后,华龙对华夏部落所有的族人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有了这份初步了解,对于下一步的安排华龙心里就有数了。
当然,这三百亩地的试验田,教学招工可不会仅仅只有这一次。
直到这季的作物收成,每一步操作都会有一次教学招工。当然,人员仅限第一批参加了的
族人。
三百亩地耕作结束之后,华龙就给了所有人十五天的准备时间。
同时,华龙也宣布了一项决策。
一个月后,华夏部落的改革正式完全上线。也就是说,一个月后,食堂将再也没有免费的食物供应了。
之所以将时间定在一个月后,华龙也是充分的考虑到给大家一些赚钱的时间。
如果现在立刻就停止免费食物的供应,那么大多数人哪来的钱购买食物?
恐怕真到了这一步,这些原始人又得再次聚集起来去打猎了。真都天天去打猎了,华夏部落的发展建设谁来做呢?
搞改革也得以现实为基础来操作,华龙改革不是为了将这些原始人再全部赶回原始生活方式去。
之所以进行这次改革,华龙是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加快华夏部落的建设和发展速度。
如果越改革越倒退,那还不如不改革的好。
即便是想用金钱来刺激这些原始人的积极性,那也需要他们手里有钱了才能开始实施。
经过这次三百亩试验教学工作,此时所有人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铜币。
不过这一次的铜币,华龙却不是给他们未来购买食物用的。
华龙展开着三百亩地教学工作,自然不是简单的试运行钱币,以及教导这些原始人那么简单。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三百亩地播种有偿工作,可是其中华龙的用意却是有着很多。
除了上述已经说过的这些之外,华龙这次
的有偿劳动,还是在为这些原始人劳作基础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