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场保卫濠州的战斗中,这些流民,都是义军充当炮灰的角色,死伤惨重,他们之所以会跟着郭子兴去滁州,一是因为滁州周边没有强大元军,会活的轻松一些,这第二,便是听了滁州安置流民的政策,很想去源州过好日子。
好在郭子兴不知道这些流民真实想法,否则肯定会被活活气死。
郭子兴一行人,携老扶幼,走了足足五天,才走到了滁州城附近。
他们出城没多久,探子便向郑乾禀报了郭子兴向源州迁徙的人数,听到将士只有一万余人,郑乾松了口气,就这点人,自己怎么也能拉拢过来吧?
因为有老弱妇孺,队伍被拉的很长,足足有几十里地,知道郭子兴的队伍走不动,郑乾马上拨了两千兵丁,让徐达带着郑润、郑文忠、徐鸿川、何珍这些“小将”前去后队,接应老弱。
虽然只派了两千人,但这两千人,要么是军中桿卒,要么是徐鸿川帐下培养出来的“将种”要么是郑乾从濠州带出来的老人,也算的上是郑乾军中精锐。
这些人,此去有三个目的,一是保护老弱,以免遭到孙德崖,赵均用追击。
毕竟,这帮流民离开濠州,对孙德崖和赵均用来说,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背叛,保不齐二人会怀恨在心,对付这些可怜的老弱妇孺下手。
第二,便是要趁机拉拔照看这些老弱妇孺的兵丁,据毛骧在郭子兴军中密探传来的消息,那些落在后面的兵丁,并非是郭子兴下令让他们看顾老幼的,而是他们自愿留下的。
在郑乾眼中,这样的兵丁,才算的上是真正的义军,肯为老弱妇孺断后的,哪一个不是忠义之人?这样的人,才值得自己拉拢。
虽然自愿留下来的人不足五百人,但郑乾却对他们很看重,这些人,将来才是军中的中流砥柱,有资格担任自己军中的低级将领,当然,还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战争洗礼。
而对于这些兵丁,郑乾已经做好了安排,他们的家眷,到滁州后,会受到最好待遇,无论是房子、田地,还是其他帮助,都会比抛下妻女,跟在郭子兴屁股后面,率先到漉州的要好。
这第三嘛,便是要把滁州和濠州的交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孙德崖赵均用什么德行,郑乾知道的清清楚楚,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逼得濠州百姓叫苦连天。
到时候,只要自己派人去濠州宣传一番滁州的政策,相信便会有无数百姓,通过这条路,从濠州来到滁州。
郑元境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如今的滁州,人口严重不足,想要让滁州繁荣,光靠休养生息是不够的,只能以“濠”添“滁”了。
滁州城门前见一对人马远远走来,挂在滁州城门楼子上的两挂鞭炮,便响了了起来,郑乾正了正头盔,便在花云、冯国捧、冯国用等人的簇拥下,骑马前去迎接。
当见到风尘朴朴的郭子兴,郑元境纳头便拜,对郭子兴恭敬的是一塌糊涂,甚至比之前,在濠州时,对郭子兴还要恭敬。
见自己落难,自己这位干女婿对自己还是如此恭敬,即便是老辣如郭子兴,眼角也挂上了泪花。
当郑乾把郭子兴夫妇迎进官衙,早在前厅等候的马秀英,见了小张夫人,喊了声娘,便扑到小张夫人怀里,母女二人,哭的稀里哗啦。
小张夫人的女儿郭小妹见母亲和姐姐哭的那么伤心,也跟着哭了起来。
郑乾见状,赶紧劝慰,这马秀英现在可怀着自己的孩子呢,如何能这样大喜大悲?
好不容易哄的三人不哭了,郑元境才让下人带着她们进后宅,都到滁州了,以后想叙旧,有的是时间,不急于这一时。
家眷走后,留在前厅的,便只剩下濠州、滁州的一众大小将领,前厅不算大,坐不下这些人,见一个个站在这里,有些拥挤,郑乾便提议众人去军营议事。
一众人翻身上马,烟尘滚滚去了军营。
待郑元境把众人迎进自己的军帐,还没来的及安排座次,郭子兴便背着手,很自然的走到了主位上,施施然坐了下来。
郭子兴这一举动,让郑乾一系的文武大臣是直撇嘴,但郑乾事先有嘱咐,他们虽然心中有气,只也只能在心里暗骂郭子兴无耻。
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更无耻的事情发生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叙和郭天爵,也毫不客气的坐在了最前排的两个位置上。
紧接着,濠州来的将领纷纷落座,郑乾手下文官、武将,都有些愣了,尼玛,这军帐,椅子本来就不多,这濠州来的将领们都坐了,自个就只能站着啊。
郑乾也没料到会是这么个场面,强自笑了笑道:“来人,再去搬几把椅子,坐,坐,大家都坐。”说罢,自己找了把椅子,先坐了下来。
待众人坐定,郭子兴拍了拍椅子扶手,开口道:“这滁州城,比起濠州,是小了点,但好在只有咱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