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可一边看着,一边按皇帝的要求,带领群臣里面看。
众人越看越来气啊,因为自己的府宅,似乎比不上人家的墓,你说气不气?
走到坟墓的入口,大家才发现,外面富丽堂皇的这些只是个门楼子,里面更加精彩。
三米多高的汉白玉,雕得栩栩如生,还得成排成行。
各种金银财宝,不是国宝压根摆不到这里。
甚至还有兵马俑,老东西到了地府需要有人服侍。
大家的疑问是,千万两白银,够吗?
地上是一处占地极广的豪宅,地下同样的恢宏壮观,到最后连郑乾都不行,一千万两白银,的确是很难办到。
万可说了,我在估算成本的时候,去掉狗贼中饱私囊没花钱的。
比如这些铜,放在地上看着像河流,包在边沿不但好看还坚固,要是别人用需要花费百万两,但是魏忠贤有权力,他可以从皇陵工程中挪用,一分钱都不用花。
万可估算的千万两,只是魏忠贤需要掏腰包的部分。
这时候,皇帝可以问一句:大明真的缺钱吗?
为什么朝廷过得紧巴巴,某些人却如此滋润?
谁都可以回答他的问题,偏偏没人回答。在大明朝堂上做官,谁不拿权力换点利润?无非是有人懂得收敛,有人贪得无厌。
郑乾问:“钦天监在吗?此处风水如何?”
钦天监的监正是个老外,徐光启推荐,郑乾刚刚任命没几天,神圣罗马帝国的汤若望。
老汤懂天文地理,懂各种科学道理,但是不懂风水啊!
无妨,郑乾早派人来看过,魏忠贤不是傻子,给自己选的是风水宝地,一点不比正在修建的皇陵差。
郑乾又问:“礼部侍郎杨嗣昌何在?将皇兄安置此处是否妥当?”
杨嗣昌应道:“陵寝所在并无一定之规,太祖皇帝安葬在南京,成祖皇帝安葬在天寿山主峰前,其余诸帝王均在两侧山下。此处既然是风水宝地,符合帝王规制,各种设施齐全,并无不妥。”
话说到这里,大臣们已经知道郑乾的用意,原来他没打算继续修建以前的陵园,那六百万可以省出
来,让天启皇帝入驻条件更好的坟墓。
此处虽然名义上属于魏忠贤,但他一天都没有用过,算新的,不是二手。至于风水,礼部和钦天监会再次核实。还有环境,附近的碧云寺可以留下,其余的陵墓全部迁走,从此这里是帝王陵园。
只有个别人提意见,“除太祖皇帝外,大明的历任帝王都在一起,天启皇帝安葬此处,是否太孤单了
郑乾想都没有,说道:“以前的陵园接近饱和,本就需要换一处位置。皇兄只是暂时寂寞,待朕驾崩以后,也要安葬此处。不用再修新的陵寝,此处宽敞,我与皇兄一人一间,还能剩下不少位置。”
众官员愕然,皇帝的表态让他们没法反对。故而劝皇帝,莫要妄言,什么“驾崩”之类的词汇,不能随便说,太不吉利了。
又有人问:“那德陵怎么办,已经修了好几年,耗费那么多的钱粮。”
郑乾撇撇嘴,什么德陵,以后这里才是德陵。以前那个先停工吧,既然认准是一支下跌的股票,不如主动放弃,千万不要继续加注想抄底。
郑乾利用半天的时间,说服大臣认可此事。接下来的半天,他准备带着索菲亚,还有伪装成普通士兵的田秀英和袁梦荷,夫妻四人逛碧云寺,爬爬山,放松一下。
官员们陆续离开,顺义军分出一半护送他们,剩下一半等着皇帝。
郑乾只带了几位夫人,向着一座山峰攀登,享受爬山的乐趣。
巧合的是,这座山峰的半山腰,徐应元几人正蛰伏此处。
徐应元看到了皇帝,只有他和三名女眷,他心中盘算,要是现在出现在皇帝面前,痛陈自己的罪行,或许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身边人也认为是个绝佳的机会,不过他们对“机会”的定义不同。孙之懈说了,要是趁皇帝落单抓住他,不管是杀掉还是绑架,等到了女真人那里,他们肯定会奖赏我们的大功。
徐应元回头看他,想什么呢?你自身难保,还想对付皇帝?
孙之懈抖抖手腕,没有绳索捆绑,我自由了。
葛九思也是,已经摆脱束缚。
“你们?”
葛九思回答道:“你徐公公想找皇帝告罪,望他看在老交情份上饶恕你,却不想想追随你的兄弟,他们已经是逃兵,是叛徒,回来会被杀死的。”
徐应元不敢相信,他的手下竟然被策反,所有人投靠了葛九思和孙之懈。
现在被绑的人是他,葛九思和孙之懈从蛰伏的地方伸出头,看着越走越近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