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铁头李时勉【求月票/收藏】(2 / 2)

大明勋二代 八百楚 1553 字 2021-05-10

但你若说他们有多少用处吧!

那是很少的,他们这些人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毕竟这些人也算有些气节,虽然有些畸形。

看来使阴招还是宦官们的传统艺能呀!张忠瞧着司礼监太监金英已经远去的背影不由暗想道。

你不要多心,他们那些人就会说些危言耸听的话,朕是不会相信的,你要好好做事,朕以后对你是要大用的。朱瞻基好不容易平复了心绪,眼见呆立一旁的张忠,不由放缓语气宽慰了几句。

臣谢陛下信任。张忠这才从思绪中清醒过来。

咄咄

片刻后便听一阵脚步声传来。

张忠便见司礼监太监金英率先走了进来,在其人身后,一个须发半白的老头被人押了进来。

放开我

翰林侍读李时勉被人制住,不由须发皆张,怒气勃勃道我是翰林,你们有辱斯文。

哼!

坐在御座上的朱瞻基见状不由怒喝一声翰林侍读李时勉,你也知道有辱斯文。

在朕面前如此失态,哪还有一点大臣体统。朱瞻基继续说道。

翰林侍读李时勉先瞧了瞧朱瞻基满脸怒色,其人脸色不由一变,咕咚一声便跪倒在地臣君前失态,臣有罪

知道有罪便好。朱瞻基怒气稍缓,徐徐说道:

不迁都,是朕的决定,而且朕已经说过,此事已定,胆敢再非议此事者,朕绝不轻饶,你没看邸报吗?

臣翰林侍读李时勉吱吱呜呜没说出话来,因为他的确没看邸报,他一听那位汪翰林说了此事,便上了头,兴冲冲的前来面圣了。

臣惭愧没有细看邸报翰林侍读李时勉徐徐说道但臣依旧认为陛下应该迁都的。

为何?

此乃先帝遗命,先帝在时,迁都之意十分明显,只可惜先帝猝然崩逝,陛下身为人子,岂能枉顾先帝之意。

再者漕运费用浩大,百姓不堪重负,迁南都而罢漕运,上利朝廷,下惠万民,先帝英明,才下定决心迁都,陛下怎能不顾及天下万民之心。翰林侍读李时勉抬起头,脖梗一犟,气呼呼地说道。

你是说朕不孝不贤朱瞻基听了霍然站起身来,双目赤红呵斥道你还敢在朕面前提及先帝。

你以为朕不知道吗?朱瞻基勃然变色道先帝在时,你屡屡出忤逆之语,将先帝气得不轻,如今又以先帝的名义来压朕。

翰林侍读李时勉,你其心可诛。朱瞻基训斥道。

臣惶恐翰林侍读李时勉听了朱瞻基的话,筛糠一样哆嗦起来,急忙辩解道臣一颗公心可昭日月,臣是为了国家,为了陛下呀!

哼!

自作多情朱瞻基不耐说道你以为满朝公卿,都是昏聩之辈,就你翰林侍读李时勉一人精明强干。

陛下,你消消气张忠见事情有失控的风险,连忙宽慰了几句。

张忠,他认为你是奸佞,怎么你准备替他求情不成。朱瞻基见张忠来打岔,不由失笑道。

张忠不由尴尬不已,他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气量,他根本没想过去求情什么的。

之所以打岔,一则殿中气氛太沉重了,他本能的想缓和一下。

二来,毕竟翰林侍读李时勉口口声声请诛杀他张忠,不论他如何想的,如今的张忠都成了舆论的中心,被架在火上。

所以他希望朱瞻基能对这个不长眼的翰林侍读李时勉小惩大诫一番便好了,不要将事态扩大了,要知道,这个翰林侍读李时勉不是一个人。

若到时候真的失控了,翰林侍读李时勉后面的文官自然会有人出面的,那时处于舆论中心的张忠将十分的尴尬被动。

还没等张忠找到应对之策,跪在地上的翰林侍读李时勉陡然抬头看向张忠,仿佛找到了突破口,一手指向张忠,对朱瞻基说道:

我知道了,陛下是被眼前的奸佞蒙骗了翰林侍读李时勉盯着张忠恶狠狠道请陛下诛杀此寮,以正朝堂人心。

好家伙!

张忠听了不由倒抽了口凉气,t我与你既没有杀父之仇,又无夺妻之恨,你翰林侍读李时勉到底为何要杀我后快呀!

枉我还想,只是让你吃点小亏,t,老子不管了,想死便去死吧!

如何?朱瞻基失笑问道张忠你可话要辩的?

臣冤枉。张忠一摊手,苦笑道臣无言以对。

朱瞻基见状失笑摇头,随即收敛笑意看着地上的翰林侍读李时勉吩咐一旁的司礼监太监金英道:

将这个目无君父的家伙押入诏狱

陛下

翰林侍读李时勉嘶声力竭道陛下不可不听臣的忠言呀!

陛下

翰林侍读李时勉就这样被人拖出了殿,却依旧呐喊不停

张忠见状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喜该悲,该气该怜

ps约,求求月票,推荐票,收藏

ps2:感谢就不跳楼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