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搜救1(1 / 2)

四处都是山野,虽说没有什么极其凶猛的魔兽,但是有些二阶魔兽依然具有不小的伤害性。

李决叫上村民四处搜寻小玲的踪迹,小玲这孩子村里人都很可怜她,听到这事儿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

令李决奇怪的是,朱靖一瘸一拐的人也跑不见了,这下从找一个人变成找两个人了,这两兄妹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另一边的朱靖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这无人机的制造。

靠着3d打印机的超速工作,朱靖制造出了基本的碳纤维机体结构。

芯片和中控装置都有现成的,朱靖只要从手机上拆卸下来,改造一下,顺便再安装一下操作系统就行了,而能量来源需要制造一个硅氧电池就行,而且可以再安装一些光伏板进行续航,这些都是简单事情,蚂蚁机器人就能自行进行制造。

真正的问题是信号接收和传输,卫星太大还需要发射到近地轨道上面,难度虽然不大但是工作量不允许,只能是使用红外信号传输设置,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超过了科技权限限制。

便捷式红外光点波动器在2020年之前还没有出现,这种靠不同频率的红外光点波动进行信息传播和接收,这个设备经常应用于远地空间站等远离蝴蝶卫星的地方。

卫星是中转装置,光点波动仪也是中转装置,两者的区别只在信号的类型。

一个好想法在朱靖脑海中迸发。

朱靖连忙制作了第二个更大型的无人机框架,不过只让它可以直线上升。

让大型无人机载上光点波动仪,飞到十公里的高空中,再安装一个假的电信号发射接收装置,将光点波动仪伪装成一个卫星。

像这种便携式的光点波动仪的传输距离不够远,而只是以一个碗一样覆盖直径不超过五十公里的范围来说还是稳定的。

只能够依靠这一个办法,时间不等人,哪怕很多数据都还没有进行测定,比如那颗星球的吸引力和自转速度等等。

朱靖立马开始了光点波动仪的改造,把整个装置拆卸掉,直接安装电信号传输装置,固定和其他小零件则直接通过3d打印,而波动仪零件则由朱靖放到自己身上的固定器里面,光点波动仪的零件都没有应用新型的材料,按照规定应该是能够带出去的,等出去之后再安装就行了。

另一边的蚂蚁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架构和控制系统的安装,只要再结合信号传输装置即可。

一大一小两个无人机成功出厂,大无人机配置一块800安的硅氧电池,再搭载一块光伏板提供续航,机翼则使用上大下小六螺旋结构,整个机身全由碳纤维结构,基于流体力学保证滞空性,最大升力可达400公斤,主要功能为信号转接。

小无人机则是只有大的五分之一不到,主要搭载了一个摄影云台,四颗1亿3千万的主摄级别摄像头已及红外成像摄像头。

在进行模拟飞行和模拟传导之后,朱靖带上了两个无人机准备出发。

“露西,启动反遣回程序!”

“正在为您启动,正在为您检查所携带物品等级……检查成功,携带物品符合权限规定……正在链接……开始传送……”

一阵晕眩过后朱靖又来到了熟悉的地点,从草堆里爬出来的朱靖,掀开草堆,赫然出现自己的无人机。

在四处观望一番,朱靖掏出了自己的工具箱,虽然有些工具被拦截了,但是也足够用来进行安装波动仪了。

拆卸掉用来伪装的电信号接收器,再将波动仪安装上,利用溶胶打印笔进行填充。

看着这两台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碳疙瘩,朱靖点开了启动程序。

螺旋桨的高速旋转吹开了地上的干草,虽然经过模拟飞行,但是实飞还是会有一定的问题,转速越来越快,大无人机靠着强大的升力,晃晃悠悠的直升入空中,高效能的光伏板遍布碳纤维结构各处,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小无人机也随着开始升空,不过速度却要快了许多,三个活动性主摄进行一百八十度的勘察,两百倍变焦更强化了探寻能力,在加上强大的红外探头,使其极其适应森林雨林这种隐蔽的场所。

朱靖找了个地方躲起来,看着无人机传输过来的影像,朱靖操控着以螺旋式的行动轨迹在空中盘旋,朱靖的屏幕上也会随时闪过一些奇怪的鸟类的影像,不过似乎被螺旋桨的声音吓到了,还好没有攻击或者卷入螺旋桨里面。

朱靖使用简单制作的控制板操作无人机的运动,一边观察着传输过来的图像中有什么异常。

图像里倒是有了些人型的红外图层,但是大多都是两三个图层同时出现,并且体型也不像是个孩子的体型,拉进摄像头发现应该是附近的村民,甚至朱靖还发现了李决。

实在是一个可靠的大人,这是朱靖堆李决的评价。

除了人以外还有些奇怪的动物出现,特别是小玲说过的迅兔经常出现,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红外像,朱靖算是知道了这兔子跑得有多快了。

不管这些,朱靖继续操作着无人机搜寻着小玲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