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也在一边说,李嫂子,你不相信自己,也得相信姑娘啊,姑娘的眼光向来是好的,姑娘做的事情什么时候不成功,姑娘看中的人什么时候让姑娘失望过呢,再说了,李嫂子之前有过管理酸菜作坊的经验啊,之前的人都管理的那么好,只要李嫂子抓住了挂面的质量,抓住下面的人老老实实的干活,李嫂子还怕什么呢。雪雁是对冯晓霜有盲目的信任的,对冯晓霜看中的人也是一样的。
被两个人这样说了,其中还有一个是自己崇拜的主子,李嫂子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吐出,姑娘,奴婢,奴婢试试,奴婢会尽力的,尽力不让姑娘失望。李厨娘最终还是坚定地说。
这样就对了,我手底下的人,什么时候是不敢承担事情的了,这面要醒发的时间久一点,咱们还要找点小工具,还得昭两个大木盆,这挂面还是要发酵好了,彻底的晒干才能储存的更久一些。冯晓霜回想着关于古法做挂面的资料说。
是,姑娘。雪雁跟着冯晓霜,也想知道这挂面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挂面,挂面,难道是挂起来的面嘛,不得不说,雪雁真相了。
古法挂面的做法冯晓霜是从现代的电视节目上看到的,冯晓霜觉得很感兴趣,就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甚至跑到了那个古法挂面的发源地,找到了民国时期的县志,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把这种手法了解透了,当然冯晓霜对这个只是兴趣,偶尔在家做两次,味道还是不错的,比买的机器挂面要劲道多了
古法的手工挂面,要经过和面、划条、盘条、发酵、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等十八道复杂的工序,对空气阳光和水源的要求非常高,现代社会想要找到优质的水源和空气已经不容易了,但是在没有工业污染的古代,还是很容易的。
一根最成功的手工古法制作的面条,据说最多可以拉伸到四米长,而且这四米长的面条,不仅面条中间不会断裂,而且需要保证粗细均匀,细如发丝,挂在高高的架子上面,犹如千缕银丝倾泻而下,那样的场景是非常的美丽壮观的。
而且这种古法制作的挂面相比于机器的挂面来说,尤其独特的特点,如果冯晓霜没记错的话,这古法手工挂面已经被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只是,做这挂面非常的辛苦,十八道工序要在合适的天气不间断的完成,工人们的睡眠就成了碎片化的,这种辛苦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已经少有人能吃了,这也是古法手工挂面的生存危机。
当然,古法手工挂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味甘色白,柔嫩可口,同时因为面体经过了多次发酵,而让面条自身变得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也带来了柔韧爽口的味道,自然有古法手工挂面的迷人风味。
冯晓霜觉得自己这也算是把古法手工挂面带到了这个时空而已,这种制作挂面的法子,其实能够福泽更多的人,也算是冯晓霜没有白来这个时空一遭吧。
带着这样的想法,冯晓霜带着李厨娘和雪雁,一步步的摸索,一点点的制作,看着一整块的面,在自己的手中变了模样,三个人的眼里都有惊喜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