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娘(1 / 2)

佛缘 蒋子龙 865 字 2021-04-30

企业和娘

中国文化认为世上最亲的人是母亲,又称“娘亲”。

俗云:树靠根,儿靠娘。《诗经》里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古人今人都创作了大量歌颂母亲的文化作品。

母亲无论怎样歌颂都不为过。

于是,有人就把值得尊敬和亲近的本不是娘的人也比喻成娘。扩而大之,一些不是人的东西,如一个部门、一种机关、一件物体,也可以被形容为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企业和上级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被认为是“母子关系”。经济界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作“给企业断奶”——中国的企业是不是真的吃过谁的“奶”,这“奶”至今断了未有,且不去说它,“断奶”是人生中一个过程,这无疑是指一种母子关系,决不是指狼奶和狼孩或人奶和狼仔而言。还有一句流传更广的话,叫“婆婆太多”。在过去,在现在的许多地区,过了门的媳妇管婆婆也叫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里,婆婆和儿媳妇的关系是最微妙最一言难尽的了,与其当婆媳还不如当母子呢。生活中的儿媳妇都想熬成婆,她们中的大多数最终也确实都能当上婆婆。而中国的企业这个“儿媳”,恐怕永无当婆婆的可能吧?如果企业是婆婆,哪谁是“儿媳”呢?难道是用户?

群众关于议论企业和它娘的话就更多了:“企业效益好,上级部门是亲娘,企业亏损了,上下左右都变成了后娘”,“50年代的领导亲娘多,商品时代的领导后娘多”……

这又引出了中国特有的“后娘文化”。但不能忘了,后娘也是娘。

《儒林外史》里说:“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乌云后的太阳毒如针刺。

其实不该一概而论,后娘也有好的。至少有一个后娘不比有一群娘更坏——中国就曾经有过“多娘时代”。大户人家三房四妾,大小老婆一大堆,那就更难伺候更难适从了。

中国的企业跟娘的关系也有过甜蜜时期,一切都由娘包起来,你只管干活,不用竞争,不管赔赚,不怕亏损,更不必担心会发不出工资、会关门大吉。老娘强大,包打天下,躲在老娘的翅膀底下,凡事不操心,何乐而不为?后来是娘觉得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对经济大市场、大循环,眼花缭乱,力不从心,不得不把企业推到第一线。不是儿子夺权,是娘要放权。不是革命,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