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像圆头剑尖,一道薄山脊就是分界线,在山顶一米左右,再往外海拔陡降,中间被裂缝分了叉。
周易把自己卡在岩缝中,一边恢复体力,一边让自己恢复平静,这时候才摊开双手,看看自己手掌和手臂的情况。
皮肤被粗糙的石壁磨得血肉模糊,看起来很惨,其实只是小伤,但是要注意不能被感染,指骨也很疼,这样的扭曲用力对他手指伤害很大,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周易小心的起身,一脚踩着一道峰头,胯下是那道裂缝,眼前是巍巍群山,在夕阳下泛起淡淡薄雾,夕阳耀眼,薄雾染金,悠悠扬扬,夕阳下的群山似乎有了些懒散,就像夏季的傍晚,吃过晚饭后等待日落归山的那段时光。
山顶风大,晚上很冷,而且这么高,非常危险,周易可不愿意在这上面过夜。
观赏美景之余,周易已经在思考下山的路。
周易之前就判断过了,下山的路没有上山那一面陡峭,至少没有那种攀岩的石壁,五米之下能看到明显的站立点,周易就放心用这种方法下去。
他身上没有携带任何绳索,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挪下去,好在运气不错,终于在太阳落山前下去这片陡峭的地方,然后继续往下走。
还没下到一半,天已经黑了,周易被困在了半山腰。
虽然可以借用小秋的夜间拍摄模式下去,但周易觉得还是算了,那种拍摄影像他看过,在这种情况下用,风险较大,而且现在坡度稍微缓和,环境稳定,周易晚上准备就在这里过夜。
他在一处石壁前清理出一小片平地,借用生长的灌木当栏杆,勉强让他侧着躺下。
晚餐是白天发现了两株可以吃的植物,然后在附近的叶子上套上塑封袋,希望第二天能获得一些水,他的水已经喝完了,现在弹尽粮绝。
食物三两口就吃完,周易没有立刻睡觉,而是放松了一下四肢和双手,上一次在河岸边,拉伤后第二天差点动不了的经历还历历在目,他可不想在这么陡峭的半山腰上动弹不得。!
晚上九点半,周易穿着外套,侧躺在地面,枕着背包,背部贴着石壁,因为他睡觉的时候有个习惯,他会贴着墙睡,而且冬天的时候会在被子里拱墙,缩在一个角落睡觉,那样会有一种莫名的舒适感、安全感。
不过在野外的时候,需要注意石头会带走身体的热量,造成低温症。
地面基本都是石头,而且还凹凸不平,这比之前在丛林睡觉难受多了,不到四十厘米宽度的狭小地带,周易连身都不敢翻,在石头一直硌着的情况下,一直处于浅度睡眠,醒了睡,睡了醒。
夜晚温度在二十摄氏度左右,如果在家里睡觉,还得盖上一层薄被,周易身上只穿了两件薄衣服,半夜被冻醒。
那石头超级冰!
周易龇牙咧嘴,也没有说脏话,扭动了两下身子,继续闭上眼睡下。
清晨那段时间是最冷的时候,周易再次被冻醒,不过周易没有继续睡觉,天色已经亮了,足以看得清周围的环境,所以周易准备趁着天气还没热起来的时候,多走一点路。
三个袋子里已经积累了一点水,周易把水都倒进水壶,浅浅喝了一口,剩下的都放好。
起身一个清晨尿,滋滋滋……
抖
出发之前,周易扯了些绿色植物的树叶塞进了塑封袋,取水不易,且行且珍惜。
从进来到现在,他没有看到一滴水,这里正如网上所说的,水,缺的可怕!
昨天翻了两座山,顶多走出一公里,只完成了计划的五十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他需要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但是,他想快点。
趁着早上太阳初升,温度不算太高,周易需要多走一段路,中午就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过一段时间继续赶路。
进山的第三天,太阳初升,周易慢吞吞地从爬起,地面的小石头硌得人难受,但这不是最严重的。
开局饿三天,第二天晚上的时候肚子就开始绞痛,到了现在已经快没感觉了。
因为高温环境还缺水,他的头从昨天一直疼到现在,连起身这个动作都有些困难。
现在就是命运的交叉口,选择回去还要走至少三天的路,而且他是半路下来的,三天最好的结果是回到公路上,但这至少意味着见到活着的希望。
继续前进毫无疑问是未知的,他对于前面一无所知,甚至可能一直走到渴死,或者因为精神恍惚,半路从山崖摔下,要么横死当场,要么在痛苦中一点点被高温和缺水蚕食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