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包括火之国在内的大部分贵族阶级也有工具。
但是他们就不是将这份与生俱来的力量摆着好看了。
有相当一部分的贵族会从小训练这种力量,并进行和武者完全不同的体术和技能的学习。
从而成为捍卫贵族阶级的利刃,这些人被称为,武士。
武士通常由贵族阶级中的非嫡长子担任,他们使命是维系贵族阶级的绝对统治地位。
因此在战争年代,武士通常会有一项重要使命:领兵作战。
由武士带领的士兵组成的军队才是国与国之间、大名与叛军之间正面对决的主要手段。
而武者由于其数量较少和受雇佣的特性,通常被用作侧后方的游击战,分工明确。
有了这样的背景介绍,那么各方势力需要在民间征兵,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士兵不可能凭空变出来,需要百姓服兵役才能得到足够的士兵。
在和平年代,火之国的国策是两户一兵,即两户人家里必须有一名男子服兵役。
这项规定很快因为战争的爆发而变成了一户一兵,接着又变成了三男一兵。
最后发展到袭击村落,男人和成年女人全部抓去服兵役,徒留一村的老弱病残。
甚至残暴一点就直接把全村人都抓走,村庄洗劫一空再一把火烧了,不能冲锋的就去干苦力。
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里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因为抓壮丁从村庄里逃难出来的。
现在,火之国内忧外患兵力更加不足,趁着暖风尚未将战局完全点燃,自然要搜刮一波壮丁。
去年的时候,族地附近还没多少难民,火之国的军队对着两族联盟外的一丁点残羹冷炙还看不上眼,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
两族联盟外头的汾村已经肉眼可见的成了一个人数相当多的村落,一看就能够抓来无数的壮丁,顺便再抢一波粮草。
至于外头的村庄关他们什么事情啊是吧?
第一个打这里主意的武士是这么想的。
然后他和他的军队连村庄的门都没摸到就被发现了,远远的村民点燃了烽火。
这时候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直到他们靠近村庄的围墙的时候。
看到围墙上一排排手持弓箭的农民,其中不少人裤腿上的泥巴都没拍掉。
土制的弓箭基本没有准头可言,射程也一言难尽,所用的箭头千奇百怪,石头、骨头、碎陶片。
总之一切密度比较高而且比较锋利的东西,配上木制的或者竹制的箭身,平衡的尾羽大部分好歹是鸡毛,然而少部分花里胡哨的完全搞不清楚是顺手从哪只野鸟身上拔下来的。
然而他们的对手,那些被武士驱赶着冲过来的士兵身上基本也没啥护甲。
而站在围墙上往下射箭,基本也不需要什么准头,不往后射就完事儿了。
而与此同时,一些笨重的仪器也被抬了上来,简单的木制支架利用更简单的杠杆原理,就能把放在篮子里的东西狠狠地投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