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观念碰撞(1 / 2)

农女桂芝 魔力信号灯 2193 字 2021-05-25

借着这股羊毛衫流行的东风,田树满的竹针卖出了名气,打听到他在集市赶集,那些走村串巷的货郎,离的远的野集上卖杂货的小商贩都找了过来,三十根二十根的来问的人不少,田桂芝直接划了条线。

“三十根起拿货价。”

几个妇人凑一凑十根二十根的很简单的事,但是桂芝不想破坏这个新兴的市场,靠自己能多卖多少,从自家拿货多才是长久。

她这么一说,那些小商贩更放心了,十根二十根好凑,三十根却不好凑的,有的一大家子就用一幅针就够了,一个村里一下子凑十五个人家一起买那可不容易。

田桂芝把京城的货压了压,要先把周围的市场占下来,她年底还要卖年画,这些小商贩们先打打交道以后好做长久买卖。

不要小看那些货郎的能力,多么偏僻的村子都能被他们找到,有的灵巧的货郎还担当了传消息的信使,外面流行什么,有什么大事发生,都靠他们的嘴传到那些偏僻的村子。

而随着天气入了深秋,那羊毛衫羊毛裤的保暖能力得到了穿上人的大力称赞,特别是黄河以北,入冬前要入关换一些食盐茶叶的商贩都带着各个部族首领的千叮咛万嘱咐,

“要竹针,越多越好!”

田树满还不知道赚大钱的买卖已经在路上了,他终于等到了自己雕版做好的消息,照旧带了半车货先到了李记杂货铺,那掌柜的在里面听到毛驴的‘昂昂’声往外探头一看,大郎来了!忙招呼两个小伙计一声,

“快、快去卸货。”

田树满刚拴好驴车,掌柜的就来到了近前,笑容可掬道,

“大郎,这天怪冷的,快屋里坐。”

一年前谁能想到眼前这人会把买卖做的如此之大呢?东家就是东家,不得不服!

田桂芝从后面车厢上跳下来,跟两个小伙计说了声这次带的货,

“那蒲包里的是竹丝,那麻布兜里是竹针,筐子里是竹签子…”

田桂芝在京里那烤串只卖了几天,却带来了固定的用竹签子的客户,大家都是要用了提前来杂货铺下单子,过十天八天的那竹签子就到了货。

那竹丝都是李云石的好友们定做的,有了自己需要的各种竹丝,他们一个个能懒也就懒了。

只这竹针就让李记杂货铺的买卖在这两个月里更上一层楼,你看那多了个小伙计就知道了,这是忙不过来新添的人手!

掌柜满面笑容的打着算盘把账算给田树满听,桂芝双手捧着热乎乎的茶碗在旁边心里跟着默算,田树满对女儿的心算比对自己还信任,看着女儿点头,田树满就接过了掌柜的账本在上面签了字,还是老规矩上批货账结清,下批货给一半的钱,随着合作日久,他竟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

“李大哥可在?”

收好钱的田树满随口问道。

“在的”

掌柜的脸上的喜色渐渐隐去,对着田树满抹了把脸,苦笑道,

“早上和夫人拌了嘴,心情不太好,脸色是黑的。”

说来李云石的性子放荡不羁了些,又好结交些三教九流的朋友,和世家大族出身的凡事讲规矩的妻子就有些格格不入,在那位李夫人心里可能觉得相敬如宾就是理想的夫妻,让李云石如火的性情碰到了冰,还是捂不热的冰,就会常常生闷气,躲在这自己的天地里做油纸伞排遣。

知道李云石心情不好,田树满就站在门外打了个招呼,

“李大哥你忙你的,我改天再来找大哥聊天。”

李云石看见他后脸色阴转多云,却也没让他进去坐,只在门口说了句,

“今晚天香楼我做东,你若无事早点过来,我介绍两个朋友给你认识。”

坐上驴车,桂芝在父亲后面嘀咕,

“李伯伯看起来真的心情不好的样子,这过日子啊不是看起来般配就般配的,三观不一致可太糟心了,想想你买回来一把大师精雕细琢的玉壶,转头就被另一个人沏了茶,那日子能过好才怪。”

“啥三观啊?我咋没听说过?”

牵着缰绳慢悠悠走在巷子里的田树满对女儿时常冒出来的陌生词语已经习以为常了,有的猜不到意思的还会主动问一问。

“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金钱的看法、对活着的看法…”

田树满听了女儿的一番高谈阔论,点头道,

“难怪都说夫妻越来越像,还挺有道理的,你看树根他娘本来挺勤快的一个人,现在也随了丈夫了,想当初她刚进门时两口子经常吵架,那是三观不同起的矛盾,现在两人三观同了就是日子过瞎了。”

“……”

这个例子比自己举的好多了,桂芝服气的。

因为晚上有人请吃酒,田树满到了就和舅母说了自己晚上不在家吃饭。

“好吧,今晚你们几个大男人都不在家吃饭,我们娘几个更要烧几个好菜烫壶好酒。”

李氏赌气道,决定晚上家里的女眷们也吃香的喝辣的。

因为晚上有饭局,明早又想回家,田树满很快就到了谭木匠家,六张雕版一一翻看一遍,用手摸了摸表面的凸纹,非常的光滑顺手。

知道大郎是第一次接触这雕版,谭木匠热心肠把六块木板都拿到了自家的书房里,把桌子上的墨刷到雕版上,又用白纸覆到上面教他验货。

看着揭下来后白纸上那宛若自己亲手所画的线条,自己这六贯钱花的值得,田树满赞道,

“谭叔好手艺。”

谭木匠看他满意也乐的做顺水人情,他指着案子上的墨指点道,

“大郎可知这印刷的墨汁和你们写字画画的墨汁不一样?”

“听说过,就是这上等烟煤我没用过,更没有调过这种墨。”

田树满坦然道。

“你跟我来,”

谭木匠这售后真是一流的,不但带田树满看了自家的烟煤,还教了他调墨的方法,

“我做这行多年,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秘密,倒是你才入这行,若是回去印不好别怪我刻的版画不好。”

谭木匠和孙木匠是同社好友,对这晚辈照应的很是尽心、

田树满把所需的材料都一一记下,随后背着雕版准备顺路买那谭木匠说的零散物品。

出了胡同口,喧闹的人群拥挤的人流,各家铺子门口小伙计的招呼声,一下子涌入了耳朵里,桂芝住了脚看向父亲,

“爹,我们去哪里买那上等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