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风乍起(2 / 2)

许行舟摇头,声音亦如往日般温煦:“能为皇子师,是微臣之幸,能与娘娘共事,更是三生难遇。”

是的,顾清玥始终认为女子的天地不应囿于后宅,而自己的天地不应止于后宫。如今的后宫事是名义上是顾清玥与德妃共管,但其实德妃主要负责日常事务,紫韵协助,因陆澜多年未选秀,后宫都是老人儿,德妃位列四妃之一,又有子有威望,后宫之事已驾轻就熟,而顾清玥自己大半的时间用来给孩子绘制教材、编写故事,也会在崇文馆教孩子们绘画。

她绘制的启蒙书册、诗书画册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其中也融合了如《论语》、《孟子》等古文中的知识,在崇文馆试读便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润物细无声地将知识渗透进日常教育里,在陆澜的大力支持下,这些书被印制成册,在大齐范围内普及推广,成为初级教育的教材。

参考她在前世见过的初级教育,顾清玥也提出,学习不应仅局限于固定的课堂,先生也不应局限于翰林的学士。因此,如今崇文馆的小学子们每周有一天的时间是实践教育,或外出体验民生,或于宫中辟出的田地耕种,或于六部官衙参观体验,或溯源佳节,针对节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等。

此外,陆澜要求六部择官员,轮流每旬入崇文馆讲解实务,因授课面对幼儿,还要求务必讲述得浅显易懂,此举施行之初,不少满口之乎者也的老派官员出言反对,认为多此一举,然而陆澜果断启用新人,然而随着渐渐推行,实务课程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让官员们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上行下效,启蒙教育得到了重视,而各地有名的书院亦有不少参考了崇文馆的实践课程和实务课程。

因帝后重视海上贸易,大齐国风日渐开放,顾清玥趁此良机推广女子教育,原先大齐的贵女大多上家学,但是平民女子却没有这种受教育的机会。从嘉琳与嘉柔两位郡主入学崇文馆之后,顾清玥和容姵联手,又联合了几位世家夫人,仿照民国女校,在京中设立了一家女子学堂,教授读书写字琴棋书画的同时,亦教授实务课程,如缝织、刺绣、厨艺、茶艺等。带着穿越女的光环,又有了一人之下的地位,不做点什么,顾清玥觉得都对不起自己多年的教育。

她粲然一笑:“除了皇上,许多事情得以做成,还多亏了许大人的支持。”陆澜的重心毕竟在朝事上。她不能事事依靠陆澜出手解决,毕竟他已经给予了她极大的包容和支持。很多措施的推行,细节的完善,离不开许行舟的帮助,于她迷茫时,寥寥数语启发她的思路,于她困顿时,引经据典力排众议,然而,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从不提起,便如这是再寻常不过的小事。无论对于陆澜,还是许行舟,顾清玥都无比感激,能在这样的时代,遇到这样的男子,是她的幸运。

她举起茶盏碰了碰许行舟的茶盏,发出清脆悦耳的“咚”的一声,许行舟也笑抿了口茶,眼中不乏欣赏之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