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办过很漂亮的案子。”钟好兴奋地说,接着钟好又告诉宫渡:“每个警察都应该有自己的绝学,对刀的研究还有对刀的感觉,应该就是老周的绝学。”
钟好跟宫渡讲过周喊雷办过的一起经典案子。是一起碎尸案。死者是一名大学教授,女性。她的死法有点古怪,不像寻常杀人碎尸案中那种先把人砍死或者勒死,然后再疯狂地将尸体肢解开。
不,那起凶案中死者几乎就像是躺在手术刀上被精确地一刀一刀切开,每一个切口都很漂亮,且具有艺术的味道。以至于专案组毫不犹豫地就将目标锁定在死者丈夫身上。
死者的丈夫是一名外科医生,早期留学苏联,精湛的医术是从苏联一家有名的医院学来的。此人被誉为海东省外科第一刀,给很多重要人物做过手术。逮捕他的时候,周喊雷他们费了很大周折。但是此人归案后,周喊雷没有急着让他交待案情,而是急着去手术室找他用过的刀。
研究过几把刀后,周喊雷说,他们很可能抓错了人。钟好问为什么,周喊雷说,他看了嫌犯用过的刀,还观看了他手术视频,他的刀法跟碎尸刀法完全不一样。
“还讲刀法?”钟好莫名其妙问。
“讲!”周喊雷非常肯定地说。
外科医生的供词天衣无缝,不仅有他不在场的证明,而且他将夫妻关系讲得非常恩爱。外围调查也证明,他们夫妇的确很恩爱,找不到他杀人的理由。关了两个月后,因为证据不足,加上有一位重要人物等着他做手术,不得不将其放了。
也就在这时候,周喊雷发现了另一个可疑人物,外科医生的弟子,一个年龄刚刚四十出头的年轻大夫。周喊雷同样是从手术刀上发现疑点的,他发现这名年轻医生有个非常了不得的怪癖,喜欢用德国进口的手术刀。这让他联想到了死者那漂亮的创口。只有德国的手术刀才能划出那样流畅的弧线。这是周喊雷的结论。同时他又强调,做案时凶手没有打开灯光,而是用了十三根蜡烛。
现场虽然没有找到蜡烛燃烧过的痕迹,一滴烧废的蜡也没找到,周喊雷还是坚持整个碎尸过程,一定是在蜡烛照耀下完成的,而且是十三支。
钟好被他的诡异判断弄得信也不能疑也不能,只好由着他。将那名弟子抓到后,周喊雷不是从做案时间也不是从做案理由上展开攻势,而是跟年轻医生讲他的刀。他说年轻医生一定有一把用了十三年的手术刀,原产地就是德国,是年轻医生在德国留学时用过的。为了纪念那段日子,他将这把手术刀带回了中国。带回中国后,他从没用过这把手术刀,碎尸案是第一次用这刀。
年轻医生微微笑着,不时地冲周喊雷点头,貌似他分析的有理。
周喊雷有了信心,接着他又说,年轻医生回到国内后,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了不起的手术医,至少要成为老师那样的人物。但是可惜得很,他在国内工作了十三年,做过的手术多到数不清,治好了无数病人,但他仍然默默无闻。非但没有声名显赫,就连科室主任都没当上。
这位医生也想过跳槽,想去另一家医院,或者到上海或是北京。但是努力了几次后发现,不管他向哪家医院申请,医院开始都是非常热情非常积极,但过一段时间后,就又改变了态度。
后来才知道,一切原因都出在老师身上。
他成不了名,是因为跟的老师太有名。他跳不了槽,还是因为老师太有名。好多医院都想要他,但出于尊重,必须先征求他老师的意见。老师多余的话不讲,只问一句:“你们那边比我这更合适?”
对方就知趣地退缩了。
“你是在报复,你想用这样流畅的碎尸案向你老师证明,你的医术是一流的。”周喊雷直接点中了命门。
“你说的对。”没想到外科医生直接承认了。接着又承认,的确没有开灯。因为开灯会让他的老师小看他。在蜡烛下分割一个人,跟闪亮的灯光下分割,绝不是一回事,那得手法异常流畅才行。
外科医生的话听得让人毛骨悚然。他的坦然还有淡定以及脸上不时流露出的微笑更是让办案警察心中打冷子。这家伙真是一个心理高手。
外科医生啥都供认了,但就是不说出做案理由。报复的手段可以有多种,选择对象更是有多种。可他为什么要冲老师的妻子下手?
而这个时间,他的老师,也就是那位声名显赫的专家意外地去了美国。多方分析,这次很可能是出去不再回来。
这时候周喊雷才将刀扔到一边,开始从老师夫妻感情上着手。结果最终查明,年轻医生所以选择师母下手,是他跟师母有不伦之情。每次跟师母幽会时,师母总要燃一根蜡烛。
而他的老师从一开始便知道这不伦之情。更奇葩的是,老师不仅默许了这份不伦之情,而且还对此有了特殊癖好。
老师不让弟子成名也不让弟子跳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对弟子的医德持严重怀疑。“一个有强烈出名欲的人,怎么能对病人负责呢,病人在他那里,充其量是个表演的工具。”这是老师对这位弟子的评价。
还有一个原因,老师跟妻子早就没了感情,两人几乎从不同床。既然师母受不了这份寂寞,跟弟子有染,那就索性让他们一染到底。
案子最终破了,这案按说周喊雷立了大功,可也正是他的自负,让那位奇葩老师外科专家跑到了国外,这让结案费了很大周折。周喊雷在此案中功过相抵,又一次错失了提升机会。
但周喊雷对刀具的独特感觉,以及从刀入手分析案情的办案方式,令同行刮目。从此他在警界有了一个名头:“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