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间接被害人(2 / 2)

无形的罪 子非鱼 1504 字 2021-04-08

再次来到她们家时,冉建国的小姨已经准备搬回祖屋了,毕竟如今靠她一人的收入很难养活冉建国的母亲,现在也就只能回到村子里,寻求亲戚朋友的协助,这样才有可能保证二人的基本生活条件。

当我们询问起这件事的时候,被害人的小姨几乎是一口否认了这种可能,因为这二人都是农村出身,几乎没怎么去过外地,而且认识的人,来往的圈子都十分局促。但凡知道她们家情况的人,都了解这一家子几乎没与外界有什么联系,那就更谈不上复仇了。

如此看来,从死者亲属这条路应该是走不通的了,我们也不可能在这二人身上扩大搜索范围,毕竟就算凶手要选择间接复仇,那也不可能找一个跨度这么大的复仇对象。

回市局的路上,我仔细想了想是否自己的思路出现问题,因为这种寻找受益人的方式只能是适用于蓄意谋杀,而这件事情存在的巧合又实在太多,凶手杀人的条件也很严苛,所以死者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替死鬼。也就是说,就算死者不是冉建国,凶手也很有可能行凶,凶手这次杀人的目的只是在于杀人本身这件事而已,而当我将案发经过整体考量一次之后,一个新的想法出现在我脑海里。

既然这个案子是神秘人所为,那他一定了解凶手有某种急需达到的目的,而且这个目的若是为了复仇,那再加上死者的不确定性,那么现在就又有了一个突出的复仇目标。虽然这样的推论听起来关联程度不大,但我慢慢开始怀疑,这件事的发生与马继封欠薪有着某种隐隐约约的联系。如果凶手的复仇目标是马继封,那他如今的目的能达到吗?除此之外,他还有没有可能获得更多利益?这些都是随之而来的问题。

我随即让队员们查查关于马继封最近的一些处罚通告,如果他的确因为这件事的发生而面临很大困境,那马继封的确会顺理成章地作为间接受害人。

查询之后我们发现,马继封被这个所谓的工人自杀事件已经搞得焦头烂额,首先他面对的就是一笔不小的欠薪开支,这是在银行和工商部门联合督促下做的警告,我们勒令他在期限内归还欠下的薪酬,否则就必须以资抵债,将他的不动产充公来偿还债务。

其次,令他最头疼的当然还是社会舆论压力。就在命案发生的当天,社会媒体对这件事的关注已经到达最高值,此案很快抢占了当地各大报刊和电台的头版,随之而来的,当然就是各界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对马继封本人的声讨。他心里当然清楚,自己后半辈子可能与整个行业无缘了。而且最致命的是,他手上这个工程已经被嘉豪集团中止了合约,承包方被要求限期撤离,这也就表明,他的工程款是很难拿到手了,而自己欠下的薪酬就必须自己掏腰包。

对于前段时间早已赌空家产的马继封来说,这笔钱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工程款作为他目前唯一的希望,显然已经破灭,而且他也只是忽然暴富,根本没什么能指望的朋友,所以他还会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各项民事指控,单单是欠薪挂钩的经济纠纷就已经让这家伙无力支撑了。

如此看来,马继封当真成为我们的下一个重点调查对象,要是这个谋杀真的是作为对马继封的一种复仇,那这个复仇结果显然是相当成功的。而且根据我们了解,这人曾借过不少高利贷,虽然不知道他的信用程度如何,但我们至少从这方面得知,他仇家可能也不少。

查到这儿,我们一部分队员便开始联络在d市各处散布的线人,而另一部分则在档案部门调取此人的详细信息,我们希望尽可能全面的了解此人曾混迹过的地方,曾交往过的人群,如果工作进展得顺利,那下一步就能直接开始锁定嫌疑人了。

当然,最重要的工作当然就是线人那个板块,因为一般来说居民户口以及履历档案里的信息都太过于简洁化和程式化,从中根本无法了解某一时段的详细信息。而通过线人进行信息咨询则能保证消息的深度和广度,虽然准确性有待商榷,但我们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分辨出虚假和错误信息,最终从海量数据中找到真正的答案。

正当调查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我们都以为档案调取很快就能结束,但没想到这头的工作人员却率先找出了疑点。他们发现,马继封曾在五年前的一桩刑事案件里作为第一嫌疑人而立案追查过,但最终案件结果则出乎意料,法院并没有判他重罪,因为当事人与马继封进行了刑事和解,案子以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而告终,他也只赔偿了一笔钱。不过这个案子的严重程度却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至于他为何能从中斡旋解脱,这都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