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例会上,裴宁安排好了任务,正式将调查重点改为围绕陈康的人际关系展开,同时仔细调查下陈康与宋兰、宿清云之间的交集,看看是否有什么矛盾。
而图侦科与技术队,则按着原定工作方针继续调查。
至于凶杀现场,漫无目的的找起来,压根每个头绪,裴宁干脆不做安排,看运气了。
当然,不做安排,不等于就不查了,相反,查还是要查的,只不过方法不太一样aashaash裴宁向上级发出了面向社会有偿悬赏征集线索的申请,而上头也同意了。
看到这里,祁烙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总算看到了泗南市刑侦支队,与他们南华省的刑侦系统在办案风格上的根本差距。
最主要的,还是提现在办案效率方面。总体而言,南华省刑侦系统,对效率,对黄金七十二小时非常看中。
而相比之下,泗南市方面,虽说同样重视效率,但相比于他们,更加严肃、死板一些,工作中追求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喜欢按部就班,依照规程往下走。
就比如受害人的通话记录、聊天信息之类的信息,如果是祁烙,哪怕动用黑客技术,也得第一时间将之翻出来,不到万不得已,才不会走繁杂冗长的程序,让公司自己把信息提供过来。
再比如,安排任务的时候,祁烙只要有一定的把握,经常会在安排人手按部就班调查的同时,再抽调出一些精英来赌一把,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有效线索。而泗南方面,走的则是纯粹的人海战术。
还有其他许多七七八八的小细节方面,就比如面对社会悬赏线索这事儿,换做祁烙,绝不会轻易的去碰,毕竟一旦征集了,便意味着会有海量的线索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就是逐一甄别线索的真伪,都得耗费不少警力。
再者,这类悬赏征集线索的方式,不可否认有时确实能起到奇效,并给嫌疑犯施加极大的压力,但更多时候,都是在做无用功。
毕竟,普通群众,根本不具备发现细微线索与可疑人物的能力,就是嫌疑人在他们面前经过,也未必能认得出来。
再者,没经历过系统训练的普通人,也很难客观真实的描绘自己看到的线索,毕竟由于记忆的工作方式,记忆偏差这种事儿难以避免,客观存在,先前瞥了一眼,回头便记错了的情况也不罕见。
就比如数钱的时候,数着数着,一打岔,就忘记自己数到哪儿了。再比如从数字1写到1000,罕见有人能在短时间内,一口气准确无误的写下来的。
这除了记忆机制导致极其容易出现偏差外,还与普通人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有关。
再者,对于群众而言,发现线索本身也具备一定的危险,为了获取高额悬赏,不自量力、铤而走险的去跟踪嫌疑人,最终遇害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综上,就是祁烙向上级发出面向社会有偿悬赏征集线索的申请,都不一定能被通过,有可能会被驳回。
而裴宁,却毫不犹豫的向上级发出了这一申请,且上级单位紧跟着就通过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