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允许降害技术为烟草行业做推广宣传,而且实际上,香烟作为某种程度和意义上的刚需,做不做宣传,用不用降害技术,其实对销售量和销售总额的影响并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要提高成本批准使用降害技术呢?
用了这一技术又不能提高售价!
就算另出一专门使用降害技术的子品牌,也不见得烟民会买单,就算有,也是从别的子品牌中抢来的客户,而且,价格还被定死了,不因成本而有太大的改变,只与品牌和使用烟草品质、包装等挂钩。
至于降害技术的使用,完全不能抬高售价。
甚至,为了打开市场,还只能走薄利多销乃至赔本赚吆喝的路子。
销售量和销售总额基本不变而成本提高,或者小范围上涨但却涨不过成本上扬,便意味着纯利被挤占,少了许多。
而且,已经有使用降害技术的子品牌香烟在销售着了,市场反响并不好,赖平之脑子一热便要他全系使用这一技术
可能么?他能答应么?
就算他答应了,上头也不会答应。
他这个厂长,说白了仅仅具备一定的管理权罢了,许多关键的东西,都得和上级主管公司看齐,上头让怎么做,他便得做出相应的调整,又不是他能决定的事儿。
于是,他自然以此为由,驳回了赖平之的建议。
而赖平之听后,觉得有道理。
于是,一拍额头,改口要求汪长冬向上级做出全面使用降害技术的提议,至少得把过滤嘴给换了。
按照他的研究,新的过滤嘴,在基本不影响香烟口感的同时,将烟气烟碱及焦油量都压缩了二成左右,虽然滤嘴成本因此提高了八十多个百分点,但他认为完全值。
汪长冬则觉得他不可理喻,直言称,这一行业养活的人不计其数,因此,每一分钱的成本波动或者利润收缩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风险这么大且如此得罪人的事儿,他不可能干。
更别说,滤嘴成本还得因此提高八十多个百分点,将近翻了一倍。
就算每包烟的成本只提高了一分钱,总成本都是个天文数字。
要知道,全国每天平均卖出的香烟可有2亿包之多,每年便是八百四十亿包,每包成本高一分,总成本就得高八点四个亿。
光南华省一地,年均总成本就得提高将近六千万!
这笔巨款,换成百元大钞,都得将近七百公斤重,能干的事儿多了去了。
要汪长冬真向上级提议,并获得批准,那他得罪的人,嘿嘿嘿
于是,两人就彻底闹翻了,赖平之更是扬言要尚访投诉汪长冬不作为。
啧,其实按这么看来,与赖平之有矛盾的,搞不好不止汪长冬一人。华钰感慨道:天知道趴在这条线上的寄生虫有多少?赖平之试图动他们的利润,他们可不得恨他恨得牙痒痒么!
是啊。祁烙也说:他这下相当于开地图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