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丁振(1 / 2)

闫永军有些纳闷,但还是坐了回去,点头问道:成,你问吧,只要能回答的,我一定配合。

想了想,他决定还是别那么直接的好,便提出个开放性的问题:闫老,您觉得,丁振这个学生怎么样?包括为人处世、人品道德这些方面。

这个问题闫永军想了想,摘掉了自己的老花镜捏在手里,说道:你们还真找对人了,我是看着他长大的。

噢?华钰有些诧异:难道,您是他的亲戚么?

什么亲戚呀。他摆摆手:怎么,你们还没开始调查他?

他遇害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而昌河的警力基本都集中在了这边,因此还没来得及查。祁烙解释道。

这样,也可以理解。那我来给你们说说吧。闫永军颔首,说:阿振他是个孤儿,从小在本市孤儿院长大的。那家孤儿院,也是本市成立的第一家福利性质孤儿院,你们可以去问问。

在说他之前,先说说我吧,这样你们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容易。

我退伍转业回到昌河,大概是四十年前吧,分配到了一家机械厂中,跟着厂里头的老师傅、工程师自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我发现,我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就一直沉浸在这里头研究。

慢慢的,过了几年,我发表了些论文,也混了个专家的名头,我便又被转到了省工程研究院,生活条件一下好了很多。这时候,我就想着给自己的家乡昌河干一点事儿。

但条件好其实也好的有限,干不了什么大事。我思来想去,便决定资助几个福利院的孩子读书。毕竟,我自己老婆死得早,儿子早夭,挺遗憾的,资助孤儿,一方面做点好事儿,另一方面,也算补一补心里头的遗憾。

而其中,最优秀的就是阿振了,我也一直在大力培养他,他没让我失望,成绩一直都很好,最后考上了南华工业大学,而恰好,我那会儿也是南华工业大学的教授,更有缘分的是,我成了他的老师。

毕业后,他去了北方。毕竟,就工业和工程学来说,北方比南方要强上许多,我也支持他,咱们偶尔还有书信往来。

又过了十来年,也就是五六年前,国家出资成立了这家矿企。由于这个锰矿情况比较复杂,还有大量可提炼起爆药的衍生矿,上头高度重视,就邀请了一大批工厂学、矿物理、矿化学、地质学、爆破学等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这家矿企的研究和工程团队。

我也是被邀请的人之一,这点我不意外,但出乎意料的是,矿企竟然请我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作为总工程师。

说实话,我毕竟是半路出家的,或许在机械工程学和电力工程学这方面有点儿成果,其他各类工程学专业也有所涉猎,但绝对比不上那些系统学习、研究过的专家们。

论能力,我在咱们省排不上前二十,没理由成为这家受高度重视的矿企的总工程师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