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年有些惊诧,不过他又一想觉得温知州不会扩大战事,如果戎人多方联合,宋军必然要从中斡旋。而且各部落间并不齐心,都是暗藏心思,未必敢与宋军全面开战。
而温知州也是明智之人,他懂得收放的道理。
张汝年再没有多说什么,他朝着远处城外望去,整个天际一片漆黑,俄而城墙上出现了几盏灯火,众人看过去,正是温知州。
温知州在两个提灯笼下人的指引下,走过来对着守城的军民道:诸位再坚持不到两日就可以领守城的饷银,即刻回家了。此时还应该打起精神,防备戎人部落的突袭。
果然不出张汝年父亲的预料,戎人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只有当宋军完全将驱逐戎人于数百里之外,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胜利。
于是众人都拿起弓弩警惕着城下的一举一动,而张汝年却捧着书面泛黄的《孙子兵法》,极其用心地背着。
温仲舒巡视了一圈后,正好看到张汝年在背兵法,便上前问道:年轻人,你这背得可是《孙子兵法》的谋攻篇?
张汝年抬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知州大人在问自己,不免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地说道:正是草民知道守城这等大事是不能分心的可是我太爱看此书了,希望知州大人不要责罚,之后我便不看了。
此时张汝年父子二人都向温仲舒跪了下来,而温仲舒却心平气和地说道:我不会怪罪你们的,你看的这兵法是汇集古人的智慧,多看是有益的。不过我想问你叫什么名字?
张汝年这才镇定地说道:我名叫张汝年,这个是我的父亲,我俩如今在秦州城中的一件小屋里生活,家中还算是有些余财,勉强能生活下去。
温仲舒点点头,又对着张汝年道:那你有科举中第的愿望吗?我介意你除了兵法,再多学些诗词经书,来日也可四方求学,最后在殿试里中个功名。
张汝年对温仲舒也有些了解,此人当初正是在殿试中中了个探花,之后便是青云直上,任职内外,获得满朝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