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象乾的第一句话便给皇帝泼了盆冷水道:“皇上,国朝兵力确实捉襟见肘!”
皇帝面露不悦之色,孙承宗亦有不满。徐光启跟叶向高倒是附耳倾听,面色郑重。
王象乾侃侃而谈道:“如论王师兵员数额,非但比北虏、东虏的军队人数加一块还多,恐怕比北虏、东虏下辖的人口总数还要多!账面上国朝的军队,京师有三大营、天子亲军等二三十万兵马、南京陪都亦照此规模养兵二十余万,九边诸镇也养兵三四十万,如此不论一十三省的地方驻军,我国朝每年便养兵百万不止。从账面上看,的确人多势众,可打仗不是市井斗殴,人多势众也可能只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王象乾的这番话倒是令皇帝幡然醒悟过来,是了是了,自己到底是火候儿差了点儿,血气方刚了点儿,就是被孙承宗给鼓动了。倒不是说被孙承宗加油鼓劲有什么不好,而是说孙承宗今天的话背离了皇
帝今日召见叶向高的目的。
皇帝单独召见叶向高作甚?
还不是想把九边的烂摊子丢给他,让他去整顿九边这个棘手的事儿。
以叶向高的才干,放在内阁里处理处理政务,弹压朝野各党派,应该绰绰有余,可若是让他去执掌军务,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要务,却是有些高估他了。
所以皇帝今个儿压根就没盼着叶向高的好。
只有把九边事务说的越差越烂,皇帝才好将整顿九边的事情提上日程,才好托付给叶向高!
皇帝为什么千方百计地算计厚道的叶向高呢?
谁叫他在士林风评好?跟东林党人打成一片呐。见叶向高被皇帝委以重任,整治九边,这可是一个敏感的政治信号。可以说,凭借着叶向高的威望,只要再能在整治九边上做出成绩,那么叶向高铁定要取代方从哲,成为首辅大臣!
东林党太渴望一个东林党或者亲东林党人的大臣成为首辅了!
所以东林党人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都会倾尽全力的帮助叶向高取得整治九边的大功劳。可是九边整治真的就那么容易吗?以东林党人的自负与高傲,除了少数像孙承宗之流的贤能之辈,大都对九边的武夫们鄙夷的很。
皇帝敢保证,若是放手东林党去整治九边,军中哗变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九边处处狼烟是一定的。
何为整治?那就是砸九边将帅们的饭碗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这还不i给你东林党急眼?
可是大明朝的武夫在文臣面前向来低人一等,在国内武夫们连给文臣们掰腕子的资格都没有,既然无法自助于内,那么这帮粗鲁的汉子势必会“养寇自重”。
只要东林党一提整顿九边,那边将帅们就会嚷嚷着北虏寇边,让东林党人不要派官员过去,否则死于北虏人之手,那将帅们可不负责云云。这里头大有文章嘞。
一旦东林党玩砸了,皇帝就有理由裁撤一大批东林党的官员,然后提拔一批自己的人上去。归根到底,皇帝跟东林党是没有仇怨的,恰恰相反,皇帝能够成为皇帝,还多是仰仗了东林党人的扶持。
可是就跟万历皇帝终究还是清算了张居正一样,皇帝亲征以后,看着满朝都是东林党人,心中的滋味儿能好受?
政不由己出,还做这个皇帝干吗?
打定主意以后,皇帝意味深长的嚷道:“王老师,你这是危言耸听了吧?我国朝养雄兵百万,真有你刚才所说的那么不堪?”
王象乾忙道:“皇上容禀。国朝建立之初,四方用兵,太祖皇帝养兵百万,个个一顶一的好汉。可国朝承平日久,各地卫所制度分崩离析,账面上虽然有雄兵百万,但有过半都是空额,另外大半又没经过什么训练,甚至连兵器都没有,跟普通农户无异。这样的‘兵’不是拿来打仗的,而是拿去送死的。”
皇帝闻言,转过头面朝叶向高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道:“唉,这可咋办嘞?真是愁死个人。”
见状,叶向高明白肉戏来了,皇帝已经出招,他不得不接下去。
叶向高匍匐在地,道:“臣虽老迈庸聩,却也不惜残躯,愿为陛下以驱使。”
叶向高现在总算明白皇帝为什么把自己喊来了,原来是拐弯抹角的想把九边那个烂摊子甩手给自己。想想也是,今上算是个最关心武备,最上心兵权的皇帝了。
早朝的时候让王象乾整顿京营,现如今有打算让自个儿去给他收了九边的兵权,如此以来从中央到边疆,朝廷所有精锐兵马就都牢牢实实的攒在皇帝手中了。
不过叶向高还是有些困惑,按理说王象乾才是整顿九边的最佳人选,即便他现在去整顿京营分不开身,也轮不到他叶向高啊。一直以来他叶向高可都并非以知兵事著称啊。
皇帝似乎瞧出了他的困惑一般,将他扶起后道:“叶阁老,朕向你承诺,九边事了之时,就是方从哲致仕之日。”
哦原来如此,原来皇上是想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取代方从哲的机会。
叶向高领旨谢恩之后,养心殿中这场大讨论也就接近尾声,皇帝借故离开,说是要去找魏忠贤,了解一下哕鸾宫灾的事情。而叶向高等四人便被送出了宫。
一路之上,叶向高忧心忡忡,对于九边之事他是一筹莫展啊,想要完成皇帝的托付,又谈何容易?思来想后,叶向高决定到京中“走亲访友”,看能不能联络一二能人志士,助他整治九边。
当锦衣卫奏报叶向高出宫后的去向时,皇帝面露冷笑:“叶进卿入朕彀中矣。”话音落下,魏忠贤已经赶来,他跪倒在地嚷道:“冤枉啊,皇爷,冤枉啊。”
皇帝蹙眉,“朕几时冤枉你了?”
魏忠贤忙道:“奴才该死,奴才指的是西李娘娘冤枉——”
皇帝眉头一挑,变色道:“是调查出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