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未成功之前别吹牛(2 / 2)

在事情未成功之前吹牛的人,最常见的表现是对他人轻易许诺。这无异于给人开空头支票。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对别人发不靠谱的承诺,等于自损颜面。

因为当对方没有得到你的承诺时,他并不心存希望,更不会满怀信心地等待。而你一旦许下诺言,等于说是在对方的心里播种下希望的种子,此时,他可能对外界其他的帮助或诱惑全部拒绝,而专心等待你的诺言的兑现。假如你不能实现你的诺言,对方的希望必然落空,已经制定好的计划也将不复存在,更不可挽回的是延误了对方寻求其他外援的时机。

而对于你来说,你的信誉将大大损失。别人会因你不能信守承诺而不再信任你,也不愿意同你相处、共事。因此,你如果对别人许下诺言,就必须兑现;如果你办不到或者不愿意办,那么就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

一般来讲,承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觉的承诺,明确地答复人家,应允其请求之事;一种是不自觉的承诺,就是自己本来并未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应允了。其实,在应酬中轻易承诺很容易造成被动的局面。例如,一个朋友托你办一件事,而这件事在你看来可办可不办,或介于两者之间,你可应允一定为其办理,这叫自觉承诺;你也可能会说“让我想一想”,这叫不自觉承诺。在人家看来,你也承诺了。

有时候,我们会在无意中,由于用词或说话的口气不同,使人们对你要表达的意思产生曲解。我们常常在应酬中听到某位朋友说,某某分明答应为我办一件事,可是他却食言了。仔细地想一想那位朋友的话,虽然某某曾经答应过他,但那很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应付,或者是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办到。其实,恐怕连那位朋友也心知肚明,他所请托之事有些强人所难。但是他会责备自己而不责备别人吗?如不细想,即使我听了,也会觉得某某不对,因为到了这地步,谁还会顾及当初某某自觉或不自觉地应允朋友时的为难境地呢!有人不禁会问:“在朋友面前,对朋友提出的请求非应允不可,而实际上这种要求根本就办不到,那时自己该怎么办?”

为人处世要讲究言而有信。承诺之前要先充分地估计自身的客观条件和能力,尽可能不轻易许没有把握的承诺。比如,你对事情的成功把握不大,可采取弹性承诺,使用“我尽力而为”、“尽可能”等有伸缩余地的字眼。如果是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见结果的事,你可采取延缓性承诺,即把实现诺言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有为实现诺言创造条件的余地。对于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采取隐含性承诺,如涉及有关国家政策、条例规定等事情,可在承诺中带有一定的限制性条件。比如有朋友托你办理家属落户问题,你可以说:“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户口,你的条件又符合相关政策,我一定帮忙。”

兑现承诺是一个人讲信用的主要表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因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轻率地承诺,盲目地对别人发誓,结果食了言。也许你因力不从心而没有办成事,也许因中途有变行而未果,但这些都不能作为食言的借口,因为这样的结果已经为你的信誉打了折扣。

要使自己避免成为言而无信的“伪君子”,你在给人承诺时要注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承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