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输给了亲和力(2 / 2)

某位心理学家说:“要改变一个任性或残暴的人,除了对他表示好意,让他自己改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很多优秀的人往往能影响本质善良的人,接受他们,使他们更好。但是对于任性、残暴的人,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因为优秀的那群人根本不能接受粗暴的人,甚至于避之如蛇蝎,在感情上并不相通,这怎么能想象对方变好呢?一位有名的精神科医生谈到人际关系中的容纳问题时,他认为:“如果大家都有容纳的雅量,那我们就失业了!精神病治疗的真谛,在于医生们找出病人的优点,接受它们,也让病人们自己接受自己。每个人刚生下来,都很轻松自在,同时暴露出恐惧与羞耻心。

医生们静静地听患者的心声,他们不会以惊讶、反感的道德式的说教来批判。所以患者敢把自己的一切讲出来,包括他们自己能够感到羞耻的事与自己的缺点。当他觉得有人能容纳、接受他时,他就会接受自己、有勇气迈向美好的人生大道。”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承认。承认比容纳更深一层。容纳实际上是消极的做。我们容纳对方的缺点与短处,伸出热情的双手接受他们,这只是消极的做。倘若是积极的做法,就是找出对方的长处,不光是停留在接受忍耐对方的缺点上。

人们都喜欢沐浴在承认的温馨之中,从这里也可发挥它的特性。

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自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到心理学家那里去。那个孩子已经被严重灌输了自己没有用的观念。刚开始,他一语不发,怎样询问、启发,他也绝不开口。心理学家一时之间也真是无从着手。后来心理学家从他父亲所介绍的情况和所说的话里找到了医治的线索。而他的父亲坚持说:“这个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指望、无可救药了!”

心理学家开始应用承认的方法,找出他的长处——孩子不可能没有任何长处。最终他找到了这个孩子喜欢雕刻,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颇有高手的意味。他家里的家具也被他刻伤,到处是刀痕,因而常常受到惩罚。心理学家买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给他,还送他一块上等的木料,然后教给他正确的雕刻方法,不断地鼓励他:“孩子,你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最会雕刻的一位。”

从此以后,他们接触得频繁起来。在接触中,慢慢地找出其他事项来承认他。有一天,这个孩子竟然不用别人吩咐,自动打扫房间。这个事情使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心理学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孩子回答说:“我想让老师您高兴。”

看来,被人承认是每个人所渴求的。而其实要满足这项欲望并不难。

你对一位电脑专家夸他眼光好,夸他善于看穿行情,洞穿下一步电脑发展的趋势,他可能不以为然,觉得你不过是在拍他的马屁而已。因为他并非只以一个成功的电脑专家自居。不过,换一个角度,你夸他做的家常菜十分有味道,也许他会乐昏了头。

称赞人的规则是:夸奖别人还没有显现出来的长处,才能使人快乐。每一个人一定都拥有不大为人所知的优点。为什么我们不去发掘这些尚不为人知的方面呢?

我们都要求别人能够重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被轻视。所以,为了表示我们对他人的重视,请不要怠慢他人;要学会感谢别人,必要时要对人“特别”招待。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人远比有美丽的容貌和高傲的姿态的人更容易令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