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为和量“需”而为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蚂蚁拖着好不容易找来的食物在充满障碍的路上艰难地移动着,我蹲了下来,仔细地看着这小小的生命,它用尽全身力气,想将那块对它来说很硕大的食品带回它的家——那是半粒大米。
我突发奇想,如果给它一个更好的,它会怎么办呢?
我将手中没有吃完的半块饼干轻轻地掰了一小点,放在它的去路上,那块饼干足有那半个米粒的10倍大小。
那只小蚂蚁转了个方向,并没有走我给它预定的那条路,而是更加卖力地拖着那半个米粒,似乎急于回家,想把它的这个辉煌的成绩向众人炫耀。我挪动了一下那块饼干,挡在它的路上。
它终于发现了那个“更好”的东西,放下了正拖动的米粒,围着那块饼干转悠起来,两只触角在上面敲来敲去,然后试着想拖动它。
那对它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它根本就拖不动!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它又围着饼干转悠了两圈,然后在那里发呆,似乎在考虑怎么做才能移动它。我饶有兴趣地看着它,想知道它怎样决定。
它放弃了,找到了刚才那半个米粒,继续着它的工作。我拾了个小树枝拨了它一下,它顿时惊慌失措起来,放下了米粒,快速地跑开,不过一会儿又回来找到那粒米继续拖动。我又拨动了它一下,它又跑开,再回来,如此往复好几次。
我被它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看着它把那半个米粒一步步拖回家。
过了一会儿,蚂蚁洞里开出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饼干跟前,你拖我抬,很快就把那块饼干弄回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