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别人的思维观念所激怒
一位教授在上心理咨询课时听到一位妇女这样说:“每当我丈夫挤牙膏从中间压挤时,我就会发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从尾巴向前面开口处挤嘛。”
这个现象引起教授的注意,为此,教授在全班作了一次调查,看看牙膏该怎么挤。基本上,似乎大家都明白,牙膏应由尾端挤向开口处。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约有一半的同学知道应由尾端先挤。而其他一半的同学竟认为,挤牙膏应从中间开始挤压。
当然,重点并不是你从牙膏的什么地方开始挤,而是你应该将牙膏挤到牙刷上面,至于牙膏是如何附着到牙刷上的,事实上并不太重要。假使真的有问题,那应是从我们内心制造出来的。
希尔达称这种一成不变的行为方式为“模式”。“我们脑子里塞满了一堆惯性的动作和行为模式。”她解释道,“假使我们无法跳脱自己的固有的思考及行为模式,在与别人相处,他人又希望来点不同的处境时,我们便会被激怒,且会变得跟周遭的人、事、物格格不入。”
当教授跟班上的同学们分享“模式”的概念时,同学们皆承认了自己一些荒唐好笑又刻板思考的模式:一位妇女竟为了卫生纸纸卷的方向“错误”而郁闷了半天,她只在卫生纸卷的方向是由墙边向外转时才会感到满意;另外一位男士则说,每天早上他都会将车停在火车站的某一“特定”停车位,假使有一天别人无意中停了那个车位,他就会有种想法——“今天一定是个倒霉日”。还有一位同学说,只要他的慢跑长袜被折叠的方式“错误”,他就会冒出无名火。
希尔达告诉我们说:“真正的解脱之道,就是找出你的模式,然后破除它。比如,找一天开车上班时,挑些不同的路走走;给自己换个新发型;将房子里的家具换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