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的启示:再生气也不能和生命较劲(2 / 2)

(1)过于冲动。冲动时的极端想法也能导致自残。比如赌气、发誓、酒后无法控制自己等。

(2)焦虑转嫁。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同时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3)外界压力。许多外界压力会促成自残。这时,自残是被迫的,自残者并不愿意自残。伤害与否取决于外部意志。比如以肢体伤害为标的的赌博的履约等;再如被恶势力强迫自残等。校园暴力中自残现象也不少见。

(4)断绝期望。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受到挫折。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就成了斩断这些来源的方法。

(5)无知。一些孩子并不知道自残的危害,还有一些则是在不良的风气中受到误导。比如纹身,看起来是在追求“酷”,但往往是在轻率决定后才出现后悔。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自残,都会被人认为是心理不成熟或不健全的表现,因此难以被社会接受。在自残者走入社会的时候,社会可能会因为担心自残者的脆弱或另类而在很多方面厌恶、限制或拒绝自残者。

因此,一生气就自残的人可要注意了,这种行为表明,你的人格已经有了缺陷,要尽快查明原因,以防自己做出更出格的事情来。

专家称,有自虐心理的人其实很痛苦,都想尽早摆脱这种自虐心理。但仅仅用砸东西、大喊大叫等方式来排解显然不够。建议有自虐倾向和自虐心理的人不要封闭自己,当个人无法摆脱这种心理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完全可以摆脱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能够彻底摆脱自残自虐心理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都不要苛求自己,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都向他人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够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倾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