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热能是维持人体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每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7530千焦(1800千卡)的热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五类,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可以提供热能。每一克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消化分解可以分别供给167千焦热能,而每一克食物脂肪在人体内分解可供给376千焦热能。无机盐和维生素虽不能供能,但它们对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很重要的功能,也必不可少。
人在生气“绝食”的时候,那些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就会失去来源,它们各自在人体内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脂肪,它是机体组织重要的有机成分,尤其对神经系统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体内各组织器官均由脂肪层作庇护,以缓冲外界对血管的伤害。另外,脂肪对某些维生素的溶解、吸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维生素a、d、e、k,只有溶解在脂肪里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不摄取脂肪,就会影响这些维生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导致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如常见的皮肤干燥、头发枯黄、夜盲等等。
还有蛋白质,长期缺乏会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极易引起感染及合并肺结核等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绝食”不仅切断了营养物质的供应,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体内各器官功能的发挥和内环境的稳定。比如,在饥饿状态下会产生包括酮体在内的各种有机酸,酮酸量超过细胞的需要,就会导致血浆中的酮酸水平升高,为了维持平衡,血浆中碱性的重碳酸盐对这些酸性的有机酸进行中和而大量减少,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经肺排出。
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发生饮食性营养不良症,出现严重消瘦或伴发各种营养素缺乏症。开始表现为兴奋急躁、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并感到疲倦乏力、肢端麻木,随即出现手足冰冷、畏寒等末梢循环不良的症状,免疫力极度下降。即使不死于各种继发疾病,也可能因机体极度衰弱(表现为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心脏缩小而经常发生低血压晕厥),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或心脏停搏。可见,以“绝食”来表达自己“很生气”是不行的。
人一生气就绝食,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用绝食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生气,是最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