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气就“揭短”的行为要不得(1 / 2)

一生气就“揭短”的行为要不得

生气时当众揭短,揭人疮疤,是不道德的行为。

玛丽和朋友一起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几个好朋友,她们是在迈阿密认识的,真是有缘,在纽约她们又见面了。谈话的时候,她们把目光转向了玛丽的朋友辛迪,玛丽高声喊着:“辛迪这个家伙,简直是个酒鬼,别看酒桌上潇洒自如,回家还没走到半路,就吐了一地,别提多狼狈了!”同伴们哈哈大笑。玛丽又拿起了一个酒杯倒扣在了辛迪的头上,引得周围的人一阵起哄。辛迪恼羞成怒,拿起酒杯愤怒地摔在地上,看了玛丽一眼,疾步离开了酒吧。临走时转头对玛丽说:“我再也不愿意见到你这个不尊重朋友的家伙!”

在与人交往中,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讳,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记住:言谈之间不要说到别人的痛处。切记: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一旦你攻击他人的痛处,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着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的说法,强调即使面对富有气度的蛟龙,也不可掉以轻心。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是逆向生长的,万一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吞噬。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太大关系,只有这几片逆鳞,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得,即使轻轻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唯有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才能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意别人发现自己的失误。很多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通过宣扬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这恰恰触到了别人的心病。所以,有意无意地张扬别人的错误,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也许有人会说:“我并不是喜欢揭他的疮疤,但他的态度实在太恶劣,我才忍不住的。”这话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只说明自己的胸襟太窄。

在同事或同学之中,有的人总希望能有机会显示自己的能耐,一旦发现别人的失误,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胜利,绝对不会忘记大肆地宣扬出去。如果朋友破天荒地办了件蠢事,你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背后逢人便讲,这是一大陋习。当然也有人由于心直口快,无意中把别人的失误给当面指出来,直到别人脸红脖子粗,才意识到这样似乎不大妥当。

很安静的办公室里,你发现同事文件上的一个字写错了,你好心好意地来到他面前,声音不算很响地告诉他“你把‘狠’写成‘狼’了”,其他人可能没听到,但他却会感觉很难堪,并以为所有人都听到了。如果有人偷偷地笑一声,那就更让他几天都会感觉脸上无光,他也因此可能恨你几天。

宣扬别人的失误必然会让对方难堪、尴尬、伤了自尊。如果对方能较好地看待,或者说你这人本质还不错,那么可能结果会好些。万一对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或者你人缘本来就一般,那就可能对你很不利了。

不揭朋友的隐私和疮疤,而把朋友的得意事挂在嘴边,可以让你获得好人缘。

有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过于看重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以自己的情绪为情绪,自己的意志为意志,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在众人面前讲话,也喜欢讲自己的得意事,而对失意事避而不谈。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

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他自己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品格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