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孩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他没有因为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就放弃自己的理想;相反,这更刺激了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动力,他通过努力,向老师证明了自己当初的理想并不是白日梦。
成功人士大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敢想,二是敢做,三是能做。敢想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而是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这件事情必须是你真的希望实现的;敢做不是违法乱纪,不择手段,而是一种执著的态度,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能做的人往往也不需要有太高的天赋,只要你愿意,就能够成为那个能做的人。
温州商人王均瑶是中国私人包机第一人。他的成功就是由自己当初的大胆想法开始的。1991年春节前夕,当时还是温州金城实业公司驻长沙办事处主任的王均瑶,赶回家过年,因为买不到火车票,就与几位同乡包了一辆大巴回家。去温州的山路不好走,汽车在漫长的山路中颠簸前行,把一伙人累得够呛,王均瑶随口感叹了一句:“汽车真慢!”旁边的一位老乡挖苦说:“飞机快,你包飞机回家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人眼里的一句讥讽,却是王均瑶的当头棒喝。这位爱思索的年轻人开始反问自己:“土地可以承包,汽车可以承包,为什么飞机就不能承包?”小小的打工仔王均瑶决定大干一番。
在人们的质疑声中,王均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包机”的道路。他独自一人筹划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后又进行了长达八九个月的走访、市场调查和跟有关部门的沟通。首先,他说服了湖南省民航局:温州—长沙的航班客源充足。他调查到至少有1万左右的温州人在长沙做生意,并且温商不仅把时间看作金钱,还把精力消耗列作一项经营成本。另外,为了消除民航局对于经营风险的担心,王均瑶采用了“先付钱,后开飞”的合作模式,“我先把几十万元钱押给你们,等于每次先付钱,后开飞,这样你们就‘旱涝保收’了。”这句话打动了民航局的心。
在跑了无数个部门、盖了无数个图章后,温州—长沙的包机航线终于开通了。1991年7月28日,对王均瑶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随着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降落于温州机场,中国民航的历史被一个打工仔改写了。一时间,中国及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称此举是中国民航朝扩大开放迈出的可喜一步。“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个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变了!如果说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一天,作为一名演员,我面试合格,被允许登上舞台。”王均瑶这样评价他在生意场上的首次重要演出。
他的想法被当时的人看成是白日梦,但是敢想的他并没有让自己的理想止于想象,而是积极地去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实际行动,所以凭借自己敢想敢干的韧劲他成功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
人生的转变不是靠别人带给我们机遇,而是自己要善于想,更要善于把自己所想的化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