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无时不在(1 / 2)

修炼,无时不在

在很久以前,某位学子不远千里四处访师求学,为的是能学到真才实学,可让他感到苦恼的是,他学到的知识越多,却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浅薄。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高僧,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并请求高僧想一个办法让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高僧听完了他所诉说的苦恼后,静静地想了一会,然后慢慢地问道:“你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识还是求智慧?”那位学子听后大为惊诧,不解地问道:“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那位高僧听了笑道:“这两者当然有所不同了,求知识是求之于外,当你对外在世界了解得越广,了解得越深,你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难,这样你自然会感到学到的越多就越无知和浅薄。而求智慧则不然,求智慧是求之于内,当你对自己的内在世界了解得越多和越深时,你的心智就越圆融无缺,你就会感到一种来自内在的智性,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学子听后还是不明白,继续问道:“大师的话我还是不明白,请您讲得更简单一点好吗?”高僧就打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要上山去打柴,一个早早地就出发了,来到山上后却发现自己忘记磨砍柴刀,只好用钝刀劈柴。另一个人则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先在家磨快刀后才上山,你说这两个人谁打的柴更多呢?”学子听后恍然大悟,对高僧说:“大师的意思是,我就是那个只顾砍柴忘记磨刀的人吧!”

高僧笑而不答。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认为学习知识和学习智慧是同一回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知识和智慧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智慧,同样一个有很高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有很广博的知识。

现代人即使是一个中学生从知识拥有量上来说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牛顿,但是你能就此说他们的智慧比孔子、牛顿还高吗?显然不能。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要重要得多。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在这个高智能的时代生存,就必须首先提高我们的脑力。那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自己更富有智慧。

一名徒弟跟着一位名师学习技艺,几年之后,徒弟觉得自己的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足以自立门户,因此收拾好行囊,准备和大师辞别。

大师得知了他的情况后问道:“你确定你已经学成了,不需要更上一层了吗?”

徒弟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我这里已经装满了,再也装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