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做个“专业人士”
你一定要学会一两种专长,让你的上司认为“这点我的确比不上他”。只要能做到这点,上司就有不得不用你的理由。专业特长可以提高你的“身价”。如果你所具有的特技对老板有所帮助,他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
香港有一位“打工皇帝”,年薪千万港币的高级白领上班族,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在于:“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而且要不断地加强它,让自己变得无法取代,你就会变得很值钱。”
他说:“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是360行,而是360万行,社会经济分工越细,做一个全才就越不可能,而且被取代的机会就越大,只有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才是增强自己优势与卖点的不二法则。”
比如,要制作出一套办公家具,从原料式样的剪裁到组装设计,需要一套非常繁复的流程。有一位在深圳专门制作办公椅滑轮的台商,只专心做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而且做到了品质最好、成本最低的专业水准,结果成了全世界的座椅滑轮大王,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经营自己时,应该同样定位自己为一个专业的角色,并且在选定专业领域的一个环节中努力做到最好、最杰出,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因为专业人才是企业永远需要和依赖的。
职场人的学习渠道至少有三种:第一种是“学习与工作分离”,第二种是“在工作当中学习”,第三种是“把学习放在工作中”。在微软,据统计,员工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70%是在工作中学习获得的,20%是从经理、同事处学到的,剩下的10%是从专业的培训中获取而来的。
“在工作当中学习”和“把学习放在工作中”是两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们能使承担某项业务的“门外汉”最迅速地转化成“合格者”,并最终成为一个很“专业的”人才。那些能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欠缺,并努力在工作中弥补自己所欠缺知识的人,可以从打工的经历中学到最多。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全公司所有工程师会诊两三个月没有结果,特邀请德国一位专家斯泰因梅茨来“诊断”。他在这台大型电机边搭好帐篷,整整检查了两昼夜,仔细听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进行各种计算,又踩着梯子上上下下测量了一番,最后用粉笔在这台电机的某处画了一条线作记号。然后他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打开电机,把作记号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就可排除。”
工程师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正常运转。众人都很吃惊。
事后,斯泰因梅茨向福特公司要一万美金作为酬劳。有人嫉妒地说:“画一根线要一万美金,这不是勒索吗?”斯泰因梅茨听了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这就是专家的水平。看上去,他个人的所得实在是太丰厚了,但如果仔细琢磨起来,这条线能够画得如此准确,凝聚了他多少心血。而且,如果不是他画准了这条线,福特公司为排除这一故障不知还要花出比这高多少的价钱呢。
总之,你要尽量培养本领,将它积存起来。你不需要表面上的财富,可是你的内涵却非得十分富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