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包裹,自闭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抱怨:同学或者朋友要聚会了,可来的人永远都只是那么几个;周末想约个人一起吃饭,却不知道这电话该打给谁;同老公怄气了,想找个人倾诉一番,迈出家门,茫然不知该走向何方……
小方最近心情不大好。前不久,她原来供职的那家公司倒闭了,她一下子成了无业人员,而新工作又不能马上找到,生活陷入了困顿境地。让小方更为郁闷的是,在自己心情极度糟糕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找谁倾诉。
“我自认为平时人缘还不错,大家也都说和我相处很舒服,在北京待了5年多了,认识的人也不少,手机里有几百个电话,同事的、同学的、老乡的、客户的……可我每天拿着手机翻来覆去地看电话本,就是不知道该给谁打个电话。”小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反而找不到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
现实的生活决定了这种状态,步入社会让我们不得不面临这些,生活的压力让每个人失去了自我,让我们不得已每天看重自己的现状。毕业工作后,同学不再像原来那样的单纯亲切,见面了互相关心的只是收入有没有提高,车子是不是贷款,房子有没有提前还贷。没结婚的互相关注着对方的男女朋友(哪个的朋友更能赚钱,哪个的家里有钱)。似乎人只为了钱而生活,这些尤其让不适应社会的人更加难过。
在工作和生活不确定、不稳定的压力下,人与人之间的互防心理日益加重。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再想奔个好职位,那就更难了。正是由于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人们在争好工作好职位的过程中,各种正当的、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就难以避免。这也是很多同事之间、同行之间交往只适合于“点到为止”的重要原因。现如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经成了社会成员的一个为人处世的潜规则。在这样一个只能“交往”不能“交心”、“关心”的环境里,是绝对不会出现朋友的。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朋友决定我们的人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他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也就直接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
几年前,有人挑选了美国100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进行分析,这些富翁的年龄从21岁至70岁以上,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博士都有,他们之中有70%的人来自人口少于1500人的小镇。然而,通过分析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拥有广泛的社交圈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善于掌握、利用这些有利于发财致富的资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如此。
有一位大富翁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并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办到的,而是得力于我广泛的社交圈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我社交圈子里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例如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商业界……真是应有尽有。”
由此可见,大多数成功的人很少单单依靠个人的能力,通常都得力于社交圈子广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这种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源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