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说书的形容美人是这样的: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体形也是不高不矮,不肥不瘦,“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美妙绝伦。
美丽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单就我们中国的历史而言,历朝历代对美的认识就不统一,甚至相互冲突。“楚王好细腰”,所以,赵飞燕的细腰倾倒全国的男子。到唐朝,就以胖为美了,杨贵妃的模样是当时妇女的“崇拜偶像”。但到宋朝,就又变为以瘦为美了。
但不论怎样,没人否定爱美这一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尚且说,“食色,性也”。就是说喜爱美丽的事物和喜爱食物一样,是人的本能。
美丽不仅能让别人赏心悦目,更能增加自己的自信。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尤其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那些即将毕业、忙于找工作的同学,更不忘把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因为“美丽”方可“动人”。
美是至高无上的。追求美,无可厚非。从古至今,人都在追求着美。美,有心灵之美,有容貌之美。心灵之美,藏之于内心,容貌之美是形之于外的,是随时随地可见的。所以,人更多注重自己的外在美。甚至可以为了保存自己的外在美,而放弃内在的东西。这种极致,为威胁利诱以达到某种目的提供了依据。
但人毕竟有美丑之分,丑人想要美一点,美人想要更美一点,这样,“求美”就出现了。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就说外在美吧,外在美有天生之美与人工之美之分。当天生容貌不能与别人相比时,就会求助人工美,进行美容。美容就是针对人的这一心理而兴起的一门行当,就是试图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不足。
记得那位替父从军、南征北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吧?驰骋沙场多年的她,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然后,从从容容地“对镜贴花黄”。目的很简单,把自己打扮装饰得漂亮一些,还我女儿装。
古时的女人们,就已经很会“求美”了,修剪眉毛,贴花黄(就是把一些有颜色的纸剪成星月等形状,贴在额头上),给脸上擦胭脂,嘴上涂唇膏,头上别上各式各样的簪子。
时至今日,求美的方式就更多了,对普通容貌的人而言,变成美人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现代的整容手术,能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整形手术,也能让“丑人”大饱眼福。而且基因技术已经给我们预示了美好的未来。可以在父母亲交合的那一刻,修改不满意容貌的基因,比如,把单眼皮的基因修改成双眼皮的基因,把矮个子基因修改成高个子基因,把黑头发基因修改成黄头发基因。如此一来,我们可真要生活在一个赏心悦目的世界里了。
容貌美丽者有容貌美丽者的烦恼,这往往是容貌平平的人所体会不到的。美好的容貌,可能给你带来幸运,却不一定能带给你幸福。美好的容貌是一张通行证,既可以使人上天堂,也可以使人下地狱。容貌美丽者整日生活在“求美无小事”中,或梳妆,或保养,日子久了,难免生出些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