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口气不是“死要面子”(2 / 2)

面对3名醉汉,钟某招架不住,拿起电话向其他保安求援。沈某等人更加恼火,冲上去打落了钟某手中的电话,紧接着对他大打出手。钟某逃到门卫里屋躲了起来,沈某追了进去,顺手拿起屋内的一根铁棍,朝钟某头部狠狠地砸了几下。见钟某倒在血泊里,沈某等人这才知道闯了大祸,慌忙逃离现场。

“不该喝那么多酒!”自首后,沈某后悔不已,称对不起钟某和他的家人。

其实,这起凶杀案原本完全可以避免,沈某不该为了所谓的“面子”跟钟某发生冲突。

与人相处,一定要给对方“面子”。因为,如果伤了对方面子,自己将会遭受最猛烈的回击。一位外国学者说:“为了保持体面,在中国人中产生出外国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面子’经。‘好面子’是一种抬高体面;‘失面子’是一种失去体面,失去体面就等于精神上的死亡;不要面子就是不去构筑体面。不论怎样温顺、善良、病弱的中国人,为了‘面子’都可以同任何强者搏斗”。

“面子”也是不能被撕破的。撕破“面子”,就意味着抛弃了一切做人的尊严。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家伙,真是撕破了脸皮,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意思是说,一些人已经连做人的起码要求都不要了,做什么事情都是不会感到惭愧的。所以,骂人最解恨的要数骂“不要脸”,被骂的也最怕被别人骂“不要脸”。

可见,人不能不要“面子”,否则在社会中他就难以生存。然而,人也不能将“面子”作为一个“包袱”来背着,这样的生活过于沉重、压抑甚至痛苦。“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一些人为了“爱面子”可以忍受任何痛苦,即使受罪也无所顾忌。

在电视连续剧《难舍真情》中的出租车司机鞠长乐,就是这样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鞠长乐深深地爱着厉平,而厉平已是研究生,在大学任教,几乎没有结合的可能,可是厉平有过失败的婚姻,在难耐的寂寞中,鞠长乐走进了她的视野,并为他的热烈追求所感动,他们结了婚。然而,鞠长乐觉得自己在妻子面前总是个受教育的角色,很没面子,于是就买通小报记者在报纸上宣传他学雷锋的先进事迹,并发动小学生给他写有偿服务的表扬信,来满足他与妻子平起平坐的虚荣心。

鞠长乐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是个别现象。比如,有的人原本很穷,却“死要面子”,“勒紧裤腰带”与人比阔。有的人,为“死要面子”,四处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有能耐”“能办事”,无限夸大自己的所谓“后台”是怎样怎样的“硬”。有的人明明意外成功,自己明明是“喜出望外”,激动异常,却“死要面子”,故作“深沉”,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有的人为了“面子”,犯了错误“死不认账”,即使被揭穿也要死撑到底,甚至要倒打一耙,推卸责任……

既然“面子”对一个人如此重要,那么,给对手最猛烈的回击就是想方设法在各个方面使对手的“面子”丢得干干净净。很多人为回击对手,使对手“丢面子”,往往采取“一报还一报”,恶意攻击、侮辱,或直接或间接,或在公众场合或私下攻击对手。但这样做往往容易反过来损害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下下策。聪明的人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现代社会的竞争法则不是教人不要面子,而是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求人人都要讲究“面子”,有“诚信”,否则,谁都不会是赢家。然而,也不能太在乎“面子”,否则,吃亏、受罪的总是你自己。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必要“死要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