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小城,说是小城其实只是一个大点的镇子,名字也叫陶碗镇,这名字的由来是因前朝的朝廷在此处设的陶瓷督造厂而得名;然而前朝覆灭后,此处的陶瓷厂也被取缔,如今沦落到如今这般破落模样。但还是有一些比较小的陶坊,烧制一些陶瓷等卖与外来的客商,所以,来往的客商旅人也还算不少。
哪怕就算如此,也难脱去此处已经破落的真相,也只有那些住在附近山沟里、没啥见识的乡巴佬,还在“陶碗城”“陶碗城”的叫个不停,这是干了十几年门丁张二的心里话。
如今的陶碗镇的确不大,主街道只有一条东西方向的街道,连客栈也只有一家四方客栈;客栈坐落在镇子的西端,所以过往的商客不想露宿野外的话,也只能住在这里。
现在有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从西边驶入陶碗镇,飞快的驶过四方客栈的大门前,停都不停,一直飞驰到镇子的另一端,在一家叫做醉仙楼的酒楼门口前,才停了下来。
醉仙楼不算大,甚至还有些陈旧,但却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因为现在正是午饭时分,酒楼里用饭的客人还不少,几乎称的上是座无虚席。
从车上下来一个圆脸的肥胖中年男子和一个皮肤黝黑的、十来岁的小孩;男子带着孩童直接就大摇大摆的进了酒楼。有酒楼里的熟客认得胖子,知道他是这个酒楼的掌柜“苏胖子”,至于那个小孩是谁却无人认得。
“老苏,这个娃娃长的和你很像啊,不会是你背着家里婆娘生的儿子吧!?”有个与苏胖子熟识的人突然打趣道。
这句话一出,惹的旁边的众人哈哈哈的一阵大笑。
“呸!这是我本家带来的亲侄子,当然和我有几分像了。”胖子不但没生气,反而还有几分得意。
这二人正是一连赶了三天路,才刚进镇子的苏烈和他的二叔也就是别人口中的“苏胖子”。
苏胖子招呼了几位熟客一声,便把苏烈带到酒楼后面,来到了一个偏僻小院里。
“小烈,你在这屋里好好休息下,养好精神,等内门的管事一来,我就叫你过去,我要先出去一下,招呼几位熟客。”韩胖子指着院里的厢房,和蔼的对苏烈说。
说完,便转身匆忙地向外走去。
到门口时,他似乎心里又有些不太放心,又嘱咐了一句:“别乱跑啊,镇子里人太多,别走丢了,最好别出院子。”
“恩!”
看到苏烈老实的答应了一声,他才真正放心的出去了。
苏烈见二叔走出了屋子,便觉一阵的困意袭来,进到房间里,一头倒到床上呼呼的睡了起来。
到晚上,有个小厮送来了饭菜,虽然不是大鱼大肉吧,苏烈感觉倒也算是可口,二叔这个酒楼里的厨师厨艺还不错。苏烈吃完后,一小厮走了进来,把吃剩饭碗给端了出去,这时二叔才不慌不忙的走了进来。
“怎么样,饭菜还合你胃口吧,有些想家了吧?”
“恩,有点想了。”苏烈显的很乖巧。